|
工程养护 |
红花酢浆草的养护管理与更新复壮 |
|
来源:沧州市园林管理处 作者:李淑梅 张之妹 日期:[2017-2-17] |
红花酢浆草植株低矮,叶子茂密,碧绿青翠,小花繁多,烂漫可爱,是一种优良的花卉植物,可用来布置花坛、花境、花槽等,己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根据几年来对红花酢浆草的栽培实践,现试就其养护管理与更新复壮做一介绍,谨供同行们参考。
一、生物学特性
红花酢浆草属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花卉,高15至20厘米,地下有念珠状根茎,外被棕褐色硬质皮层,其上有凸起状芽眼,叶基生掌状复叶3枚,倒心脏形,中间有深裂,花梗顶端着生有复伞花序,花红色,花瓣基部有紫红色条纹。花小而密集,花期特长,一般从4月开至10月。
红花酢浆草原产于巴西,喜温暖、湿润和充足阳光,具有较高的抗旱能力,对土壤适应性强,宜栽植在肥沃、湿润、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病虫害少,管理较简单,繁殖容易;较耐阴,畏酷暑,稍耐寒,在华北地区略加防寒即可陆地越冬。红花酢浆草花朵对光线反应敏感,在阳光下开放,傍晚或阴雨天闭合,花期长达5个多月;叶丛十分稠密,覆盖率高,地面杂草难以生长。
二、红花酢浆草的养护管理
红花酢浆草长势十分强健,繁殖、栽培都易成功。繁殖主要采用分株法,分株时,每株都应带有地下根状茎,不论株丛大小都易成活。如需扩大繁殖,还可将念珠状根状茎切成小块,每个小块都带有凸起的芽眼即可,将切好的小块埋入土中,稍加覆盖,浇透水,很快就会长出新叶,而且不久即能开花。除冬季外,其它时间均可进行繁殖。
红花酢浆草的日常养护管理相对比较简单。由于红花酢浆草花期长,所以生长期间需大量肥水,应在春季返青前,每亩施复合肥15至20公斤,可穴施,也可视土壤墒情结合浇水洒施。在生长季节应及时施肥、浇水。除休眠期外,每月施1-2次粪肥或饼肥水就可保证其叶茂花繁。7、8月份盛夏高温阶段,红花酢浆草有时会出现被迫休眠,花叶发黄,开花减少,此时如能注意遮荫降温,则基本上可以避免其明显的休眠,保持花开不断。在此期间,对出现的部分黄叶要及时清除掉,以免有碍观赏。红花酢浆草最易受到红蜘蛛危害,多发生在每年6至8月的高温、干燥时节,危害严重的可造成整株叶片枯黄。只要看到叶面上有黄白色密集的小点,就很可能是红蜘蛛危害造成的。防治上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或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l000——1500倍液喷施2至3遍,效果较好。
三、引起红花酢浆草老化的原因
由于很多地方人们对红花酢浆草的日常管理过于粗放,甚至出现了只栽不管的现象,导致生长多年的红花酢浆草植株相互拥挤,根部上移,吸收肥水能力减弱,长势逐年衰弱,花量减少,花期缩短,严重的地方甚至成片枯萎,影响了其观赏价值。
红花酢浆草地下鳞状茎呈纺锤形,外被褐色硬质皮层,顶端生有顶芽。顶芽受损后,周围腋芽大量萌发,基部可生不定根。春季气温回升时,红花酢浆草便开始分蘖,鳞茎上生长的植株基部逐渐膨大,形成新的鳞茎。这种分蘖每年大约有两次,第一次在春季大量返青后,第二次在夏季休眠结束时。随着这种分蘖次数的增加和新鳞茎的生长,鳞茎不断上移,使根系逐渐接近地面,这种现象称之为“跳根”。据观察,红花酢浆草栽植后的第2至3年,是分蘖盛期,花量也较多;到第5至6年以后,分蘖能力逐渐减弱,大部分鳞茎已跃出地面5厘米以上,长势明显衰弱,易受日灼和冻害,且易感染病虫害。
四、更新复壮的方法
红花酢浆草易栽易活,其更新复壮可以结合分株繁殖周年进行,华北地区的最佳分株时间为3月初至4月底。此时分株复壮栽植成活率高,且不影响红花酢浆草的生长及观赏效果。此外,在红花酢浆草夏季休眠后,也是分株复壮的良好时期。具体做法如下:
1、起苗:用铁锹将老化苗整株挖起,轻轻拍除根系周围的宿土,集中堆放。挖苗时要离植株稍远一点,并注意铁锹垂直向下挖起,不能斜挖下去,以免伤及鳞茎。
2、分株:将挖取的红花酢浆草除去枯残叶,并摘除约1/2的老叶,以减少栽植后蒸腾失水。用利刀切除下部老鳞茎,切口部位在上面第一或第二个新鳞茎下面为宜,这样既能去除下部老鳞茎,又可保证新植株贮有足够的养分,使其栽植后迅速萌芽开花,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最后,在切好的新鳞茎伤口处,用新鲜草木灰蘸一下,以防伤口腐烂。
3、施肥:在挖去老化苗的花坛内增施有机肥,深翻一遍并耙除枯残叶、杂草。一般施腐熟饼肥0.5至0.8公斤/平方米,并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保证红花酢浆草的开花需要。
4、栽植:红花酢浆草生长迅速,每株当年可繁殖3至9棵小苗。栽植时一般采用“品”字形穴栽,株行距25×35厘米,用小铲子挖深8至10厘米的穴,根据鳞茎大小,每穴放4至6株,并覆土3至4厘米,注意将叶片露出土面。也可采用沟栽的方法,株行距一般为20×30厘米。浇水最好在栽植2至3天后进行,以防鳞茎腐烂。
总之,加强对红花酢浆草的日常养护管理,增强植株长势,延缓其老化现象,必要时进行分株更新复壮,才能使红花酢浆草展现出最美的姿态,达到较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