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其他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解说系统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来源:园林学习网 作者:李先军 日期:[2016-8-23]
一、解说系统产生的背景
 
  随着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却在遭受严重的污染。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垃圾.被污染的河流水体等正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惨淡的现状,一场旨在改变城市环境面貌的城市园林运动在此时正悄然兴起。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少的城市中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园林设计精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同时也有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却很难被普通市民理解,被他们所认同。分析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普通市民的主观审美素养与设计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造成的。其实景观作品也是一种艺术品,当艺术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必须首先达成某种共识时,艺术品才能体现出她的价值[1]。当然,这种共识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建立在不同层次上的,而之所以有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设计师与社会群体处于不同的层次上而导致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想很有必要在设计师和市民之间架起一座能起到沟通作用的“桥梁”,而解说系统则恰好能起到这种沟通的作用。
 
二、解说系统与景观
 
2.1 解说系统的概念
 
  吴必虎先生认为,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的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系助理教授环境解说博士吴忠宏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接着提供相关的咨讯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期能激励游客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新的见解与热诚。
 
  在国外,对解说系统的研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目前他们已深入到微观领域,如对牌示的设计,材料,颜色,解说牌大小,设置高度,甚至文字的大小,字体的间距等,而在我们国内,解说系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2.2 解说系统与现代旅游
 
  其实,解说系统在旅游中已显示出了其作为设计师与游人之间所起到的沟通媒介作用。当你一个人去外地的某处旅游区去旅游时,你也许会看到许多的牌示,从中可以了解到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你或许更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去详细生动的“阅读”这片土地……通过以上几种方法,你都可以在轻松的旅游中了解很多关于当地人的生活或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相反,假如你去的那个旅游区没有这种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或导游,那么你也许就只能很“肤浅”的看一些表面上的花,草,树,建筑等,这里的景象就自然不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你也同样不会有想再来到这儿旅游的欲望。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解说系统在现代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解说系统已经不仅仅用在旅游中,也逐渐成为园林设计师进行设计的重要手段。在美国,解说系统可以分为环境解说,遗产解说……等等。北大教授俞孔坚先生在如何设计圆明园遗址时,就曾提议使用遗址解说的方法来设计,而不是再重新修建一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圆明园,因为那样的话,圆明园就失去了她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其作为遗址的意义。
 
2.3 解说系统与景观语言
 
  诗人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家是用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景观设计师是在用设计的作品来阐述自己的理念,在用景观作品与游人进行对话,交流。
 
  设计师设计的景观作品也应满足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把那些精神文化的虚无缥缈转化到硬质景观的物质形态中去[2],同时,景观还应从形式本身着眼,对于精神文化和造型艺术,必须有修养的人才能欣赏领悟,一般游人面对美丽的山水景观,也许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觉得好看,但逗留不久就欲走,这“好看”之中没有内部结构,是个“空集”[3],这就是由于欣赏者读不懂这些景观语言的缘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安。维斯特。斯本在其所著的《景观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景观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4]。象文学作品一样,景观的语言也可以言传,书写,阅读和想象。其实,景观设计市设计作品的过程与作家写文章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作家写文章用的修辞手法如:借喻,暗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在景观设计师的作品中也同样可以应用,只不过当这些修辞手法被用在作品中后,会使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更隐蔽,更抽象,更不宜被众人理解。读者阅读文章的过程与游人破译景观语言的过程也是相似的。但是,读者可以根据已学的文学常识去解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而游人又该如何去破译那些隐含的景观语言呢?笔者认为解说系统用在此处是非常合适的,因为毕竟有许多市民对于景观语言是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的,她在此处也就起到了这种沟通设计师和游人的作用。这样那些优秀的设计也就会容易被市民解读,被他们所认同。
 
  或许大家知道,其实设计师创作作品的过程是相当辛苦的,他们要去聆听关于当地人的传说或故事;要去感受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要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需求……只有这样,他才能设计出属于当地的景观作品。可以说,每一个精彩的设计无不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设计师创作作品的过程就是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的过程。因此,用解说系统去阐释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当地人去重新感受景观语言下关于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及文化的神奇,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欣赏水平,同时还便于外地人在轻松的旅游中了解了当地人的文化及历史,也方便地方文化的传播。
 
三、解说系统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原则
 
3.1 解说系统的应用形式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解说系统的形式主要为解说牌,解说手册,解说图及语音解说,录象带,幻灯片等。一般地,在公园,广场,居住区,街头绿地等园林区域的解说主要由解说牌,解说图来完成;而在风景区和旅游区的是由语音,录象带和幻灯片来解说的。
 
3.2 解说系统的应用原则
 
3.2.1 景观化原则
 
  在具体的场地中应用解说系统时,一定要使解说系统景观化,这主要体现在解说牌的设计上。并不是随便的解说牌都能放到具体的场地中,要尽可能的使解说牌也形成一定的景观以便于供人们欣赏。
 
3.2.2 协调性原则
 
  在设计解说牌的时,还要考虑牌的材质,大小,颜色,形状等,同时,还应考虑到字体的大小,字间距,字的颜色等问题,要使其形成的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统一。不要因为加入了解说系统而破坏了原来环境的协调,那样的话,这种解说系统是不成功的。
 
3.2.3 适应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语言的适应性。比如,在南方沿海城市的园林景观中应用解说牌时,一定要考虑使其使用者的语种问题。因为很多国外的游人是看不懂汉字的,这时,就应该在汉语解说的下面,写上相应的英语解说,而不是现在存在的汉语拼音解说。当使用汉语拼音解说时,国内人一般不会去看拼音的,外国人则看不懂,这样,信息传输速率会很低下的,这种解说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当在旅游区面对一群国外人进行语言解说时,你就应该用相应的语言与他们交流,这时再用汉语解说,那么结果恐怕会很糟糕的。
 
四、解说系统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实例

 
4.1 实例一: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
 
  这是一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5]的设计,在本设计中,设计师利用的景观元素并不多,但效果却很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一组铺着草坪的土丘,它们呈东西向排列,上面种着明尼苏达州森林里最常见到的土生土长的小型针叶树。这些土丘象征着冰川运动地带所遗留下的起伏的地势,同时,用大树干当座椅,由此来象征明尼苏达州由来已久的支柱工业——伐木业。
 
  设计师在本设计中就采用了景观语言暗喻的设计手法,将整个广场与该州的历史,地理发,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当本地的人们来到此广场时,他们也许首先会被这奇特的形式所吸引,也许会有一部分人能够“读懂”这件作品,但我想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只是觉得其好奇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怕的是当一个外地的设计师来到此处时,他肯定会被这种构图形式所吸引,还以为这是一种造园形式呢。结果,他把这种模式“搬”到了他的家乡故土的设计中,造成更多的人去模仿,就好比现在的大广场模式一样,结果只能是更多的人“读不懂”其中的内涵。
 
  如果设计师在其中加入了解说系统如解说牌的话,那么当本地的人在此处歇息游玩时,会多了另外的一种感受,那就是对于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的体验;当外地的人来到此处看到解说牌后,也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对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及文化的体验,并且这种体验会深深的烙在外地游人的心里,而不致出现游玩之后没有感觉的欣赏,更不会出现外地设计师模仿这种具有地方性痕迹的设计形式。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先生说: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6]
 
4.2 实例二: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这是意大利的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这又是一个经典的而又与众不同的设计。设计师穆尔是通过暗喻的设计手法对历史符号的变形移植和拼贴而形成了这么一种多元性的广场。广场中央是意大利版图的轮廓,广场一侧设置了一组台阶式大型喷泉,背景是一大拱泉水从象征着阿尔被卑斯山的台阶流下,注入到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最后汇入广场中央的“地中海”,在”海“的中心设置了一个“西西里岛”。它隐喻着意大利移民与这个岛的文脉关系。
 
  设计是将这些海和岛用“混乱”的阶梯外轮廓来界定,这些看似混乱的设计形式却有着很深的意义。也许一个对于意大利文化很熟悉的人来到此处时,会被设计师“笔下的景观语言”而深深的叹服。但会有更多的游人来到此处时感到迷茫,因为摆在他们眼前的几乎是毫无规律的形式,很抽象的景观语言,更别说来个外地人或国外游客来此“解读”这件作品。
 
  其实,设计师的意图是好的,他想从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源头等方面来进行设计,但是,也许他没有想过他的设计是否能被普通市民及来此旅游的外地人所解读,被他们所认同。如果在这样的抽象且赋于内涵的景观作品里存在着解说系统,那么所有来此游玩的人都会体验到设计师的最初意图,而且还会使外地的游客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块土地,了解意大利的文化,我想这样的结局也许是设计师所真正期盼的。
 
五、总结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7]”。但是我想我们还应考虑到不同时期园林的服务对象。古典园林大都是为私人所有,他们大都是些达观贵人或官场失意而隐退的诗人画家,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属于高层阶级,且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都是很高的,因此,那些含蓄的景观作品正是他们所追求的,并且在他们看来是美妙的;而我们现代园林的服务对象已变成了最广大的普通市民,他们受教育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文化素养也是差别很大的,总体上也不会高于古人的那种素养,倘若现在再设计些古典的含蓄景观,恐怕会有很多人读不懂这些作品的,那样的话这件作品的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现代的设计中,我们考虑的起点是在为市民设计,要让他们看懂你的作品,因此在有些设计中使用解说系统会有助于他们在游玩中去真正的读懂这些作品,只有你读了这件作品,你才可能体验到作者的真正设计意图,只有这样,你的体验才可能是美妙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要加上解说系统,如果设计师的作品主要是在追求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或纯功能的设计,而并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或很容易被人解读,这样的设计作品是不需要加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园林设计作品都要刻意去追寻其内在的寓意或文化的。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罗汉松
相关内容
· 谈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
· 谈红花荷的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 竹材在造景中的多样化应用
· 珍贵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刍议
· 乌桕的景观应用和栽培技术
· RG材料应用推荐施工工艺
· 简述居住区水景的应用要点
· 园林置石应用技艺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