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其他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二——中世园林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6-8-19]

一、镰仓时代园林(1185-1333年)


  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虽然镰仓为政治中心,但文化中心和皇权中心还是在京都。源赖朝在镇压平家政权之后,于1185年成立镰仓幕府,1192年任征夷大将军,幕府历三代大将军148年,源赖朝后,实权落入辅佐将军的侍所最高长官北条氏之手,形成北条氏独裁的执权政治。镰仓政权与京都政权并存,实行二元统治,起初势均力敌,承久之乱后,院政有名无实,处处受到幕府的监视和挟制。经济基础庄园制在13世纪中后期以后因幕府的地头、御家人强取豪夺而动摇,农业显著进步,手工业出现。此时正金元时时期,元朝入侵,北条幕府抗元胜利,但因无力恩赏抗元士兵导致反幕活动,后醍醐天皇乘机发动"正中之变"(1324年)和"元弘之变"(1331年),1333年,新田义贞攻陷京都,镰仓幕府宣告灭亡。

  如果说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三大园林(皇家、私家和寺院园林)的个性化分道扬镳时期,中世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社园林的发展期。近世的桃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近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泉园的综合期。也可以是说,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泊来期,平安期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期是园林佛教化的时期,桃山期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期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

  在武家政治之下,建筑上引进南宋的天竺样,而后又形成新和样。园林上倒是没有引进太多的中国的东西,而是沿着自己的佛化道路前进。为什么呢?因为建筑上的天竺样结构较为简洁明了,形象更为雄伟壮观,与武家性格相似。再一个,天竺样与前朝的和样建筑有鲜明的对比。这两点都是很符合武家文化对建筑壮美和求新的宗旨。

  那为什么南宋的园林文化没有被子吸取到日本的园林中来呢?我们考察一下当时的时代吧。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宋时代,从孝宗淳熙12年(1185年)开始到末代皇帝赵昺祥兴2年(1279年)南宋王朝灭亡,共有94年。然后是元世祖至元16年(1279年)开始到元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共54年。南宋在中国宋辽金中一直处于弱势,其园林呈现出颓废的世俗倾向,而元朝则是马上民族,在建国后保持了一些游牧习俗,建筑上追求减柱法的简洁的雄伟,但在园林上并没多大的建树,故日本在与南宋的交往中,从南宋宁波一带传承了建筑上的一些成就(中国南方建筑的插拱式),而园林上依旧在自我完善式地沿宗教的道路发展。

  在镰仓时代的前期,也就是在十二世纪初,赖源朝任征夷大将军(1192年)时,日本的文化中心仍在京都的平安京。这时的居住形态虽然有些改变,但是,仍是按照前一时代的形式。因此,园林的的设计思想也是寝殿造园林的延续,寺院园林也是净土园林的延续。

  只是到了镰仓时代的后期,也就是说到了十三世纪初,下层武士的不满和倒幕势力的强大,国内战争四起,政权的不稳定使人们更多地用佛教禅宗的教义来指导现实生活。禅学是魏晋时期与般若学相对立的佛教观点,主张默坐专念,后来南朝宋末达摩来华,创立禅宗,主张专修禅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简单的修行方法取代繁琐的仪式,传入日本后迎合时世,迅速传播开来。

  与禅宗相应地产生了以组石为中心追求主观象征意义的抽象表现的写意式山水园,这种写意式山水园的方向与中国当时园林的写意式山水园是不同的。它追求的是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而中国的写意园林是追求社会意义和儒教意义(在文学艺术方面为主)的写意,最后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当时,日本园林中的造园家是知识阶层的兼职僧侣,他们被称为立石僧。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国师梦窗疎石(むそぅそせき)(1275-1351年)。他通过枯山水来表达禅的真谛。这些园林形式常用象征的手法来构筑"残山剩水",也就是提取景观的局部。枯山水的出现,因符合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审美需求,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枯山水首先在寺院园林中崭露头脚,然后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进行渗透。枯山水的出现虽然说不是占据镰仓时代的全部历程,而只是经历镰仓时代的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它的出现是在原有自然景色的基础上"组织进了大自然原有的精神的自然观照心",使园林的"自然原生"升华为"自然观照",再升华为"佛教(禅宗)观照"。由于园林的表现是以原生自然而局部和片面为基础的自然观照和枯寂表达,与当时南宋和元初的病弱的文人园的社会观照和情意表达相似,有厌世和弃世心态。

  不过,梦窗国师在镰仓时代所创作的园林皆为池泉园,只不过有枯山水的倾向,好布石组石窟,而这些皆是在池泉园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惠林寺庭园、永保寺庭园和瑞泉寺庭园等。山梨县盐山市的惠林寺庭园,始建于元德二年(1330年),是梦窗国师设计建造的池泉回游式园林,园池心字形,为镰仓手法,泷口和石组是室町后期手法,龟鹤岛和池边飞石为江户时代修补而成。位于岐阜县多治见市的永保寺庭园,是镰仓时代领主土岐美浓守光衡建造的园林,梦窗国师在正和三年(1314年)入山,建无际桥、观音阁,园中凿池一口,立龟鹤岛两个。位于神奈川县镰仓市的瑞泉寺庭园,是嘉历二年(1327年)梦窗国师来此设计建造的池泉园,园中有泉池、曲流、葆元窟和一览亭。

  镰仓时代的园林作品很多,大多以寺院园林的形式保存下来,如奈良天理市的永久寺庭园,始建于1114年,是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园林形式,水池300m2,中岛150m2。神奈川县镰仓市的永福寺庭园,是源赖朝远征奥州凯旋后于1189年建成的池泉式园林,水池东西35m,南北100m,池底用相模川的卵石铺成,故称平泉式,有立石群和堤坝作为景观。京都市伏见区下醍醐的柏杜庭园是俊乘房重于平安末镰仓初建造的净土园林,有曲流、瀑布,宽约5米,水边的石组与毛越寺庭园类似。横滨市金泽区的称名寺庭园是关东残存的惟一净土式园林,此寺园址原是北条实时在文永年间(1264-1274年)的别庄,其子北条显时在此基础上建金泽山弥勒寺,后更称名寺,园中有水池,池中有中岛,水中立石名姥石和美女石,有长长的勾栏桥,后更为短短的石桥。大阪府富田林市的龙泉寺庭园建于宽治三年(1089年),园中有大池,池西北角有涌泉,泉边置石组,池南北64米,东西84米,中置北、中、南三岛,分别为91m2、378m2和35m2,中岛与岸有木桥,中岛与岸和南北两岛间有木桥。寺院园林还有最胜四天王殿、西园寺公经的北山殿和内山永久寺庭园等。

  大阪府三岛郡的水无濑殿庭园,是镰仓初期的皇鸟羽上皇在白河殿和鸟羽殿等平安时代后期宫苑基础上修建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199年,园林位于水无濑川和淀川的交汇点上,是上皇的离宫,面积约4万m2,内有尾上殿、泷殿、渡殿和钓殿,园林中心为鹤池,据各殿可借景百山。皇家园林还有后嵯峨上皇的龟山殿。

  当然,武家政权之下的私家园林亦有,但是遗物全无。各地大名们在住宅中兴起武家造建筑,它是武士住宅的式样,到室町时代达到全盛。不同于贵族宅邸的寝殿造的是,孤立的各栋住宅不同长廊连接,整体形成一种城廓,四周用深沟、土墙和板墙,筑以城门和箭楼,穿二门入宅院右手执勤室,右手下人屋、马厩和仓库,主人住房在院中央,外间有刀枪间、了望间和长炉,里间有卧室、会客室、读书屋和办公室等,芭茅房盖,木板屋檐,光板床,很少铺草垫,朴素为上。从此也可以看到当时武士阶层的功能观和审美观,当然,住宅园林以朴素为上也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武家园林也可从大将军们皈依佛家,发愿建造的寺园上看到武家上层阶层的意趣。

  纵观镰仓时代,园林作品多,遗存也多,整个朝代的武家政治和动荡社会使人们试图远离尘世的不安,遁入佛家世界,寺院园林大盛,依然维持前朝的净土园林格局,具体做法上还是池中心水池、卵石铺底、立石群、石组、瀑布等,景点布局也从舟游式向回游式发展,舍舟登陆,依路而行,大大增加了游览乐趣。后期流行的禅宗思想,使一大部分寺院改换门庭,归入禅林。在寺园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用心字形水池也表示以心定专一,力求顿悟有关,同时产生了禅宗及其影响之下的枯山水创始人梦窗疎石,但是从考证古园的时间上看,梦窗国师在这一时代多创作池泉园,而作为枯山水的作品并未出现,可能有零星的试验而未流行,或毁后未得到记载,但可以说,枯山水的思想已经产生了,只不过真正成形园林实例我们现在未找到,后来南北朝的西芳寺庭园、临川寺庭园、天龙寺庭园等枯山水就是这一时代枯山水的实例。

  二、南北朝时代园林(1333-1392年)

  镰仓时代后,是日本的南北朝时代。这一时期在中国正是元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到明太祖洪武25年(1392年),历元35年和明25年,共计59年。此时是镰仓与室町两个皇统对峙的时代,曾为镰仓幕府战将的足利尊氏(1305-1359年),1331年元弘之变时参与幕府军西征,在筱村八幡举旗叛幕,但心怀兴幕之志,1335年他镇压北条时行之乱,出兵镰仓,反叛建武政权,次年占领京都,幽禁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拥立持明院统的光明天皇,后醍醐  天皇携神器仓皇南逃至吉野,另立南朝政权,史称吉野朝,与在京都的光明天皇北朝相对抗。南朝历后村上、长庆、后龟山三代天皇,始终力图复活古代天皇政治。北朝历光明、崇光、后光岩、后圆融和后小松五代天皇。1392年,以皇统两朝迭立为条件,南朝与北朝议和成功,后龟山天皇返回京都,让位于北朝后小松天皇,终于结束南北两朝对峙状态。因为在1336年,足利尊氏占领京都后就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成为室町时代第一任大将军,故有些历史学家们也把南北朝归入室町时代。

  南北朝时代,庄园制度进一步瓦解,乡间武士阶层抬头,分割庄园主土地领有权,并向幕府一元领导迈进。同时,各地守护大名纷纷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建立独立王国,大名之间激烈征战。人们在不安和惊慌中寄托于佛教世界,寺院及其园林与前朝比有过而无不及地受到各阶层共识的欢迎。

  同时,寺院园林作为战乱时期世人的避难所而相对稳定,从而成为枯山水的试验场。作为时代的造园巨匠梦窗疎石被尊称为国师,他不仅禅理、诗画兼备,而且建筑和造园皆精,他的活跃年代一直从镰仓时代延续到南北朝的中期,当然,他大量的枯山水实践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如天龙寺庭园、西芳寺庭园、临川寺庭园、吸江庵庭园等。

  位于京都市右京区的天龙寺庭园曾是平安时代嵯峨天皇的离宫,现在的庭园,池泉部分为平安时代作品,石组部分是南北朝时代作品。园池名曹源池,龟山天皇在池边题有"曹源一滴"四字,梦窗国师在入山后,于1345年在池边筑石组,称为龙门瀑,瀑下有鲤鱼石,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瀑前设三板石桥,名岩桥,为日本最古石桥,石桥外还有一组荒矶风石组。

  位于京都市右京区的西芳寺庭园,始建于奈良时代圣武天皇的天平年间(729-748年),平安时代为净土宗,在南北朝时代(1339年),梦窗国师入山之后改为禅宗,并完成寺园改造。园林有枯山水部分和池泉部分,枯山水部在山腰,堆积了一组坐禅石、须弥山、龙渊水组石、龟石、鹤石、蓬莱石。真山水部分有黄金池(心字形)、洲浜、邀月桥(廊桥)、湘南亭、潭北亭等。在岛上和山上,地面遍布青苔,是有意为之,品种30余种,故又称为西芳寺庭园又被称为苔庭。梦窗国师第一次在此试验了他的禅宗理想,以枯山水的坐禅石及地面的青苔直指世态,劝世礼佛。虽然造园具体时间未详,但在1339年已经形成庭园有史可查,是日本最早的枯山水范例。

  位于京都市右京区的临川寺庭园,是梦窗国师应醍醐天皇之召而于1333年入京都,改龟山天皇女儿(准三后昭庆门院宪子)的川端殿为临川寺,因寺院濒临大堰川左岸而得名。当年,国师为寺院题三会院匾,之后,在三会院东设计枯山水。

  这一时期园林最重要的是枯山水的实践,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同时并存于一个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池泉部的景点命名常带有禅宗意味,喜用禅语,枯山水部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而西芳寺庭园则用多种青苔喻大千世界。

  三、室町时代园林

  足利尊氏在1333年奉命从九州西进,1336年占领京都之后,颁布《建武式目》,开创足利幕府武家政权,1338的,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经二代将军足利义诠(1330-1367年),由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年)在1378年迁幕府于京都的室町,史称室町时代,有些学者认为,室町时代从1333年始计,但大部分学者还是从南北朝结束时算起(1393-1573年),其年代相当于明太祖洪武26年至明神宗万历元年,经13代将军共180年。室町时代政体与镰仓时代一样,为武家政治,实际上是足利一族与各地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在嘉吉之乱(1441年)后,幕府势力渐衰。

  作为室町武家文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足利义满的北山文化为代表,后期以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为代表。室町武家文化是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及庶民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自的日本文化。其特点是:禅宗受到武士阶层信仰和保护;一向宗广泛深入民间,真宗获显著发展;学问在贵族与禅僧间盛行,并通过禅僧向地方上普及;通俗的御伽草子(通俗短篇小说)与和歌的消沉相反,连歌盛行,能乐、狂言、小曲得到保护和发展。

  学问和书院作为贵族、武家和禅僧共同的纽带,把僧家和武家结合在一起,大将军或大名常在晚年出家,或舍宅为寺,或捐建寺园,使园林出现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旷和宏伟。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园所替代。

  武家喜欢建造和欣赏园林更盛于前朝,足利尊氏后续的几代将军都是园林的热衷者。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北山殿建造了金阁寺庭园(1397年),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东山殿建筑了银阁寺庭园。这两个庭园都是回游与舟游相结合的园林,发挥了池泉园可游的长处。以阁作为主景,一方面是借景需要,登阁不仅可俯瞰园内,而且可以远借山川,一方面从阁的装修上看,是穿金戴银,命之为金阁和银阁,体现了武将的财力和奢侈。银阁寺庭园是枯山水与池泉园相结合的例子,在银阁前平地上,用白沙耙出海波式沙滩,在沙滩上堆起白色沙堆,与银阁的银灰色相呼应,同时以沙喻海,体现了禅宗的观照自然与人心的思想。与前朝一样,园林中心还是水池,金阁寺水池名镜湖池,水中设置了九山八海石组,是前朝水中离石(离岸出水之石组)的延续,池边还有龙门瀑石组。三层金阁首层为寝殿造、中层书院造、上层唐样禅院风,体现了平安、镰仓至室町三朝的建筑流行式样。

  在各地的大名与将军一样喜欢造园,他们把庭园置于守护的城郭里面,与居住、防卫功能结合,在具体布局上用了巨大的石组,显出武家霸气,同时也是为了模仿在京都的将军私园。福井市的一乘谷城是越前国所在地,地方军阀朝仓敏景据守此城,在1471年,他利用足羽川的溪流筑宅园多处,仿京都庭园之风,筑有主殿庭园、汤殿庭园、诹访馆庭园、南阳寺庭园,时人称为小京都。在主殿庭园中,有茶室、水井、水池、泉水、泷口(瀑布口)、曲流,池底为卵石铺地,池壁为凝灰岩条石砌成,池边还有景石组。令人耳目一新的地,随着茶道的发展,其礼仪所需的茶室款款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肇始。汤殿庭园近邻主殿庭园,园林形式为池泉回游式,殿前设水池,池中设岛屿,池边立巨大无比的石组,最大立石的左面还堆有泷口,壮观的石组是该园特征。诹访馆庭园在汤殿庭园西南,是朝仓义景母亲的居所,为池泉园,瀑布分两段,下承曲池,池边石组立石达2米高,称为主人石,在主人石边还有守护石。武将今川义元(1519-1560年)在静冈的鸟羽山城庭园也是在城下的枯山水庭园,园中立中世流行的三尊石,中央主石1米高,左胁石0.8米,右胁石0.6米,胁石前还立有三个伴石,因这种石景组合发源于京都,故称京都风。在园中还有一个巨石群立石平坦的岩基之上,高达3米,突兀嶙峋,傲天立地。在三重县的北田(此字白字头)国司馆庭园,是北田(此字白字头)氏建造的池泉与枯山水结合的园林,亦为室町晚期武家园林,池泉部岸线曲折,半岛多处,石桥跨水,池边点石为岸,枯山水部筑山一处,东侧布置枯山水的立石组群,主石高达2.5米,伴石呼应,犹如主将与士兵的关系。滋贺县战国大名六角义贤在天文年间(1532-1555年)依城建园二处,平井馆庭园是池泉园,依石崖,得泉水,池中立六个石组,远看如岛形,称岩岛风,最大直径0.8米,池南构建水榭。池田馆庭园是枯山水样式,枯池中石板桥,池边有高约0.7米的立石,另有泷口组石一处。在岐阜县的江马馆庭园也是中世武将豪族的宅园,与城壕结合,凿中池,置岩岛,构建筑。

  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园所替代。

  寺社园林中独立的枯山水开始出现,不再依附于池泉园,石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在一个小院中独立成庭,设置观赏平台,进行坐定思考。寺社园林对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开始渗透,枯山水从寺社之中独占鳌头,渐渐走入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之中。

  位于京都市北区的大德寺大仙院是大德寺77世方丈古岳宗亘和尚于1513年左右设计建造的园林,园分两庭,皆为独立式枯山水,南庭无石组,全为白沙。东庭则接中国立式山水画模式设计成二段枯瀑布,以沙代水,瀑布经水潭过石桥流弯曲缓缓流去。京都妙心寺的灵云院枯山水是室町末期禅僧子健的作品,在50平方米的基地上,立石组,做泷口,与大德寺大仙院立式枯山水有类似之处,受两宋山水画影响,体现了枯山水初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痕迹。到了室町中期以后,枯山水的格局转向日本体,直接取材于日本的海岛景观,与当时大和绘的盛行有关。如妙心寺的退藏院庭园,是画家狩野元信,在200m2基地上掘枯池,设蓬莱石组式小岛,岛与岸间架两座石桥,池边有筑山和枯泷(瀑布),室町中后期水园枯作的表现。位于京都市的龙安寺石庭是义天禅师和相阿弥(与善阿弥可能为同一人)合作在1450年设计建造的枯山水,与大德寺大仙院的立式枯山水同时成为枯山水的双璧。在250平方米的平地上,全部铺以白沙,上面点缀五组15个景石,沙坪前设观景台。

  当然这一时代也有大量的寺院还是建造池泉式园林,如净土真宗的中兴者莲如和尚在延德元年(1489年)营建山科南殿庭园(京都),就有一个300m2的水池,池中设两个小岛,池东北有曲流引水入池,池边建山水亭。福冈县英彦山的龟石坊庭园是室町末期神佛交融时代的园林,园中有500m2的水池,为树林所包围,石组做成瀑布,在闻声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一乘谷城的南阳寺庭园是大名朝仓义景建造的武家式寺院园林,样式为池泉园,以池为中心,汀线突入水池,先端立石强调主景,据沿池的建筑可借景溪谷、山景和园池。将军足利义昭出巡至此,与朝仓义景连歌唱和。

  在寺院园林中把枯山水与池泉结合在一起的也很多,如室町中后期画家雪舟等杨设计的常荣寺庭园,在枯山水部,用平铺草地与石组构成,石组三个、三个、二个分三组,几组朝向一个富士山形的主石,顾盼呼应。在池泉部设水池,置两岛,在池东北更有一个枯瀑布。福冈县英彦山的旧座坊庭园在山麓掘池,依山建书院,成为该时代崇文风尚的场所,池东南有涌泉,泉左立巨大枯瀑布石组,是武家力量的象征。英彦山的政所庭园也是以水池为中心,在池边建书院建筑,并立巨大石组,显示武人的风范。

  室町时代,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造园主人上看,武家和僧家造园远远超过皇家。从类型上看,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开始;书院建造在武家园林中崭露头脚,为即将来临的书院造庭园揭开序幕。从手法上看,园林日本化成熟,表现几方面:轴线式消失,中心式为主,以水池为中心成为时尚;枯山水独立成园;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石成为定局。从传承上看,枯山水与池泉并存式,或池泉为主,只设一组枯瀑布石组的园林多种形式都存在,表明枯山水风格形成,而且独立出来,特别是枯山水本身式样由前期的受两宋山水画影响到本国岛屿幕摹仿和富士山摹仿都是日本化的表现。从景点形态上看,池泉园的临水楼阁和巨大立石显出武者风范。从游览方式上看,舟游渐渐被回游取代,园路、铺石成为此朝景区划分与景点联系的主要手段。从人物上看,这一朝代涌出的造园家如善阿弥祖孙三人、狩野元信、子健、雪舟等杨、古岳宗亘等都是禅学很深、画技很高的人物,有些人还到中国留过学。从理论上看,增圆僧正写了《山水并野形式图》,该书与《作庭记》一起初称为日本最古的庭园书,另外,中院康平和藤原为明合著了《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罗汉松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