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施工组织 >> 正文
·概算预算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养护管理
 

 

浅析基于低技术的生态景观设计——以美国波特兰市为例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5-11-18]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为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人类世界敲响了一记警钟。“绿色建筑”“生态景观”再一次被业界追捧。目前,我国大量学习国外运用高技术手段来处理景观生态问题的方法,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高技术的手段因其投入成本较大、技术高端等问题难以在我国大规模的推广。另一方面,人们在这种高科技的环境下感受不到当今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致使环保意识的弱化,这从根本上导致了恶性的循环。

    一、低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把“高科技”当成是“现代化”的代名词,对其盲目地追捧。国家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还承担着不可预知的隐患与风险。但是,人们没有停歇追赶的步伐,思考这种“舶来品”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当今的国情?低技术并非指过时,落后或被淘汰的技术,而是指较为成熟和传统的技术或工艺。它实施便捷且易于掌握,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将低技术运用到生态景观的设计中,是在最少的人工干预下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二、波特兰市案例分析

    波特兰市位于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波特兰市在工业革命时期曾经因为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环境破坏严重,而被冠以“树桩城”的称谓。但是进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波特兰市常常被作为设计良好的城市典范。波特兰市是一个以阴雨天为主城市,一年中有大约九个月的雨季,所以,对于当地的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雨水的去向。以下的两个案例就是运用低技术生态手段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一:波特兰市会议中心的“雨水花园”。

    在过去,大量的雨水可以通过泥土、草丛等地表渗透到地下,并逐渐转变为地下水源。但是现在,城市面积还在不断地扩张,软质地表几乎完全被建筑、水泥道路等取代,雨水被阻挡的硬质的地表面上难以渗透。一旦雨水激增,地面积水就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使得减少地表径流成为当地政府的棘手问题。

    该项目位于波特兰会议中心的西南面上,整体的设计构思并非一般的直接对地面降水进行分流处理,而是从会议中心的屋顶花园开始对降水进行集中,然后通过会议中心南面的雨水管输送至雨水花园,最后逐渐渗透到地下。

    “雨水花园”像是城市混凝土中的一道自然风景线,它由小溪和一系列的叠水水池组成。每个小水池由南向北依次下沉,周围铺面玄武岩的堆石,中间大量的种植了本土的水生植物。当雨水落下时,经由这些水池中的碎石和植物根系的过滤、净化后,被去除杂质或灰尘的与雨水就会顺利地渗透到地下,完全地被土壤吸收。这样的一个流程不仅使得雨水在渗入地下前被净化处理,同时还通过“流动”的景观环境柔化了现代建筑的边界,美化生活环境。以下是总结该项目的运用低技术营造生态景观环境的几个手法:

    “雨水花园”采用是低技术的手段,将本土材料、当地植物巧妙地组合,以这种纯自然的景观设计手法成功地解决雨水的排放、净化和渗透问题,并赢得了波特兰市年度最佳水资源保护奖,成为了世界广为流传的低技术处理的典范。

    案例二:波特兰市西南12大街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该项目位于波特兰州立大学附近,主要是利用街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空地”,巧妙地将街道雨水管理系统融入其中进行设计,并使其成为街道景观的新元素。

    植物种植池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种植池边的30公分缺口就会拦截大部分的准备直接落入城市排水系统的雨水,使其流入种植池内,池内土壤渗水的速度是预先设定好的,当池内的水面高出15公分时,收集的雨水则会通过同样大小的缺口再次流向街道,并且流入下一个种植池,当留出最后一个种植池池时,余下的雨水将流入街道的城市排水系统之中。以下是其使用的低技术手段的具体方法:“绿色街道”项目采用的均是原生态的低技术手段,简单、有效的处理了居住区架豆雨水排放问题,使得民众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街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政府人员、设计者、开发商以及街道的普通居住者都参与其中,使他们互相表达各自的需求,拉近之间的距离。“绿色街道”建成后,被认为是波特兰市最好的绿色街道雨洪改造工程实例之一,各地纷纷学习效仿。

    三、借鉴与启示

    从波特兰市运用低技术的手段营造生态景观环境的实例中,我们不难找出低技术手法的几个关键因素,这对于我们的学习与借鉴有所启示。

    1.场地的处理

    场地的处理是低技术营造生态景观的关键,合理而巧妙地利用场地可以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之上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值。首先,在设计之前要求对场地和资源进行详细地考察分析,包括对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质条件以及本土植物要素的调研。接着,在原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之上加以合理的整理布局,使其达到我们设定的理想效果,当然这个过程绝非大面积的搬移破坏,而是小面积的梳理。

    2.材料与植物的选择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所选用的石材和种植的植物多数产自本地,这就是低技术手段的一大原则:本土、环保的材料和植物。就地取材不仅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节省维护费用,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居民营造出场所的归属感。

    结语

    低技术是一种便捷、快速且因地制宜的手法,它的造价低廉、科技含量低以及易于实施的特性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推广。同时,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低技术的赞同并非对于高技术的全盘否定。在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只要把握住生态、环保、节能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低技术还是高技术都可以达到营造生态、宜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最终目标。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小白杨
相关内容
·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 大法桐移栽技术研究
· 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
· 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技术应用
· 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法律责任浅析
· 园林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程序的安排
· 试论边坡绿化种植技术及生态问题
· 边坡生态绿化的现状与发展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