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施工管理 >> 正文
·概算预算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养护管理
 

 

基于绿道理念的滨海景观规划实践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5-11-11]
    1.概述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市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课题。

    2.“绿道”理论浅析

    2.1绿道的概念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城市绿线、蓝线以及霍华德提出的绿带概念。绿道(Greenway)的本意是人们接近自然的通道,具有连接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功能。绿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人类进入自然和游憩活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促进作用;绿道又具有多层级,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等。这里所探讨的规划实践侧重于中、微观层面。

    2.2绿道规划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860~1960年代),绿道的建设主要为公园系统游憩绿道和景观优先的开敞空间绿道。代表人物美国风景园林学家FrederickLawOlmsted完成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将公园系统的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并与沿海河流相连成网。

    第二阶段(1960~1990年代),在环保运动的影响下,绿道主要体现为文化和休闲的绿色通道。代表人物刘易斯在威星康斯州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调查时,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自然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的两侧,并做了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计划。另外,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为当时绿道设计思想的代表著作。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绿道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绿道成为多目标的绿色通道。近20年来,全球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有关绿道的研究专著、学术会议、互联网信息与日俱增。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绿道建设走在最前列,特别是美国在19世纪城市公园运动和20世纪的开敞空间规划浪潮之后,又发展了绿道网规划,将相互独立、分散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形成综合性的绿色通道网络。

    3.基于绿道链接的生态景观规划实践

    湛江海东新区规划获广东省2009年度规划优秀工程一等奖,其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在于为湛江建立高品位的滨海绿道空间,并与城市和区域层面的绿道连成一体,形成高效的、能体验的绿道网络。

    3.1绿地系统规划

    3.1.1规划原则

    整体原则、生态原则、均衡原则、特色原则。

    3.1.2绿地结构

    在“碧湾依绿岛,绿带串绿园”的空间构想指引下,规划通过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自然生态林地等各类型绿地的组织,形成“一圈、一岛、一核、两轴、多廊、多点”的绿地结构,构建“绿网嵌套、绿斑点缀、蓝绿呼应”的绿地系统格局。

    “一圈”:由滨海生态绿地形成,环绕整个规划区,形成生态保护圈;

    “一岛”:指规划区西北侧的生态岛屿,以康体休闲功能为主,是滨海特色的重要展示区和体验区;

    “一核”:指核心港湾空间,绿色廊道交汇于此,塑造焦点景观;

    “两轴”:指贯穿整个规划区的纵横两条绿色轴线,作为规划区内重要的景观视廊和生态廊道,有效沟通了规划区内部和海域的联系;

    “多廊”:指沿城区主要干道两侧形成的绿化廊道,共同构成规划区的绿色骨架,构建“绿网嵌套”的绿色网络格局;

    “多点”:指链接于绿轴、绿廊上的大型绿色节点及居住社区内的中心绿地。

    3.1.3绿地布局

    (1)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面积共计249.13ha,以服务半径为基础对其进行均衡布局,使其服务范围可覆盖全区。区内公园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和体育公园等。

    (2)防护绿地

    规划防护绿地主要为沿道路两侧设置的绿化隔离带,面积共计84.12ha。规划沿海东大道两侧各设置约50m宽防护绿带,沿奋勇大道、海进大道两侧各设置25m宽防护绿带,沿生活性干道两侧各设置15m宽防护绿带,沿次干道两侧各设置10m宽防护绿带。

    (3)配建绿地

    规划通过沿道路设置绿带以构建覆盖全区的绿色网络系统,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形成绿网骨架上的特色生态景观节点,通过追求配建绿地的“绿量最大化”提供绿地系统的良好生态基质,从而形成规划区内部景观优质、生态效益良好的绿地系统。

    (4)自然生态林地

    规划自然生态林地主要为沿海岸设置的滨海防护林地,宽度不少于30m,以桉树、红树林等地域性植被为主。自然生态绿地三面环绕海东新区,与海东大道两侧的防护绿带共同形成一个生态保护圈。

    3.1.4规划绿地指标

    规划通过海东新区内部城市绿地和滨海自然生态林地的建设,共同构建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面积共计333.25ha,绿地率35%。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49.13ha,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m/人。

    3.2景观系统规划

    3.2.1规划构思

    规划通过特色景观区、景观轴线、景观节点及景观界面的控制,营造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工景观,展现海东新区现代化、生态性、人文性、开放性的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相融、岛湾相拥、海城相依”的滨海都市风貌。

    3.2.2景观规划

    (1)景观分区

    ①核心景观区

    该区由环形景观大道围合而成,作为规划区的视觉焦点,是体现海东新区滨海城市形象的特色景观区。通过沿环路设置游艇码头、滨海广场、会议酒店、文化娱乐等多类型场所以及标志性建筑的设置,构建空间多样、轮廓线丰富的滨海共享区域,可提供自外部远眺该区的良好景观。

    ②体育休闲景观区

    该区以半岛形式直接嵌入大海形成外向型放射状视野,是港湾核心空间的良好景观背景。规划将水体、地形、草坪、树木等自然因素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地设置野营场地、网球场、游戏场、山地车道等体育休闲场所,构建一处供市民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的生态园区。另外,可在区域边缘点缀少量服务建筑,以配套休闲活动丰富岛屿景观。

    ③滨海景观区

    该区由滨海景观绿带及一组文化建筑组成,绿带在突出滨海区自然生态的景观界面的基础上,形成多个滨海体验空间;文化建筑沿轴线展开,向海开放,以低层低密度建设为主,营造宜人、富有特色的滨海公共活动空间。

    ④商务景观区

    该区沿南北向绿轴展开,商务建筑沿轴线两侧分布,建筑界面连续且天际轮廓线丰富。绿轴引导的建筑序列以核心港湾和生态绿岛为对景,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韵律节奏感的滨海中心区形象。

    ⑤商业景观区

    该区位于规划区中部,沿东西向绿化景观轴展开,是居住区的重要商业配套空间,承载购物、娱乐、餐饮、休憩等多种功能。商业空间的景观营造应在突出浓郁商业氛围的同时,加强人性化设施和公共性休憩空间的建设。

    ⑥居住景观区

    住区景观是整个景观体系的基体,是人们接触最密切的场所。景观营造应以社区公共中心为核心,合理组织绿色步行网络骨架,形成围合感强、环境要素丰富、归属感良好的景观空间。滨海居住区建筑应前低后高、错落有致,以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并提供开阔的视觉体验。

    ⑦科教景观区

    该区位于规划区西侧,在构建集图书馆、信息中心、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共享空间的基础上,通过绿带将这一公共空间延伸至海域,突出科教景观区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各校区围绕共享空间展开,景观建设可在整体环境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个性。

    (2)景观轴线

    ①轴线规划

    沿三条主要景观轴线组织景观,同时形成多条景观走廊。

    ②南北向景观轴

    该轴将生态绿岛、港湾、广场、绿带、体育场馆等景观要素串联起来,纵贯整个规划区,形成水绿相融的南北向景观轴,是规划区的主要公共活动轴线和现代化滨海新区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③东西向景观轴

    区内形成两条东西向景观轴:一条为位于规划区中部的绿化景观轴线,其与南北向景观轴交汇于港湾焦点空间。该轴线连接了滨海核心景观区、商业景观区和科教景观区,东西向延伸至海域,形成兼有生态和景观特色的通风廊道;另一条东西向轴线位于西南侧规划区中心,是中心区的一条重要景观轴,体现了规划区多方位向海开放的景观特质,可与海湾西岸的湛江城市主中心取得景观呼应。

    3.2.3岸线利用规划

    在滨海景观界面控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依据岸线形式、功能等要素对滨海岸线进行分类规划:

    (1)游艇码头岸线:规划一处游艇码头岸线,主要用于游艇的停泊、游客集散等。沿岸线可将酒店、娱乐、购物、商务等活动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滨水休闲商务活动中心。采用人工硬质驳岸形式,可通过建设延伸至水面的平台,增强亲水性。

    (2)公共游憩岸线:西侧海岸海域宽广,可规划滨海广场、亲水平台、步行道等,形成具有游赏、锻炼等功能的滨海休闲景观带,与中心区的文化、会展、商业等场所相得益彰。采用草坡、卵石等人工型生态驳岸形式,局部地段可设置人工海滩。

    (3)生态岸线:以自然生态原则为指导进行岸线维护,基本维持原有岸线形态,可通过种植滨海红树林等湿地植物保护原生生物群落。沿岸严格控制开放强度,营造海面、湿地、陆地公园、建筑等依次展开的滨海景观。

    (4)防护岸线:岸线规划应在满足防潮功能的基础上,建设滨海生态防护林,林带宽不低于30m。

    4.结论

    规划应遵循“从大到小”的原则,在进行城市中微观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区域绿道理念做到心中有数,将宏观的绿道思想贯彻到城市的具体角落,有效地营造人性化生活空间;将区域绿道通过地区绿地生态系统链接延伸到城市内部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加强了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有利于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并通过保障各种“城市生态流”正常运行,提供了城市生态景观多样性前提。总之,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做到“整体”中有“局部”,“局部”中有“整体”,将整体和局部的城市要素赋予与城市空间特色的各个层面,丰富特色空间的内涵。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小白杨
相关内容
· 北京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 钢结构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实践与体会
· 自嵌式挡土墙设计之景观效应
·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趋势
· 村镇景观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 园林要素在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中的融揉
· 风景园林中的山林植被规划
· 传统景观水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