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园路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硬化地面——生态荒漠
 
来源:园林学习网 日期:[2015-10-12]
    摘要:将硬化地面称为生态荒漠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不具备生态因子中最基本因子土壤。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土壤就不具备生物生存条件,尤其对可视生物而言,硬化地面是一个生态荒漠,生物难以在其表面生存。

    关键字:硬化地面;生态荒漠;承载力;海绵效应;硬化运动

    我这里所说的硬化地面是指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不透水层的地面。它主要包括交通设施硬化和建筑物硬化两大部分。它的最大集合体是城市,其次是遍布全国像蜘蛛网一样的公路网。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轰轰烈烈展开,乡村硬地也蓬勃兴起。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地面被硬化。人类为了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向大自然提出了挑战!这场战斗的聚焦点应该是硬化路面的最大集合体城市。我们先来看看这儿正发生着什么?

    我们首先来看两则报道:“2004年一场暴雨突袭北京,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城市排水系统仍不堪重负,有的地区积水一米多深,交通中断,洪流肆虐”。第二则报道是上海市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陷楼房开裂。其实这两个问题在各城市均已不同程度出现。对前者人们更多的关注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后者则更多关注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但人们却忘记在这两者之外另一个重要角色——硬化地面。

    我们先作一个对比,首先我们找一块自然原生地,对它来说主要的水源补给是降水,当雨水降落到地地面时,土壤像海绵以一样吮吸着大自然的恩赐,喝饱之后剩余的雨水才流入江河湖泊,我们且把这一过程称为“海绵效应”。

    硬化的路面就像铺在土壤这块海绵上的有机薄膜,降水只能在其上面流淌,也就是不存在“海绵效应”。从生态平衡理论角度看,非生物因子缺失必然导致其承载力的下降,也就意味着生物生存环境的下降。城市的生态稳定性受到挑战,也必将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在于它的集聚性越高其生态危害也就越大。如果整个城市全被硬化,它将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态荒漠。

    在现代社会中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钢筋混凝土。由于这一原因,硬化运动在发达国家出现的相应的较早,其产生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战后,美国兵工总署提出清洁河道和硬化河道的建议,得到政府许可,随即产生了所谓的“河道硬化运动”。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洛杉矶地区严重缺水,对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原因之一是河道硬化直接带走了广大汇水区内的雨水,使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美国部分地区开始了河道软化运动。即将原来被硬化的部分河道软化,恢复其自然性状。

    今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乡村,我们的河流,我们的草原,我们的湖泊,我们的森林正越来越多地被硬化,我们正在将人类足迹到达的地方变成一个钢筋、水泥构筑的生态荒漠。我们的国家有着古老的历史,我们曾十分重视“风水机理”,但今天为了维持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我们丢掉了太多,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城市化进程!

    一存在的问题

    1.生态系统被分割

    建筑与广场、道路的存在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出现了许多小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建筑尤其是公路的修建成为人类社会发达的重要标志,往往越是发达的国家拥有越为发达的公路网。这些密集的公路网络罩在地球的表面,形成了许多被分割的小的生态系统,而且越是靠近城市的地方这种分隔越是密集,系统越小,人工化程度越高,自维持能力越低,系统物种单一。到了室内只有几盆花和浴缸里的几条鱼或许还有一只宠物狗来慰籍人类孤独的心灵。

    除了公路以外,建筑也是导致城市生态系统被分割的重要因素。建筑自身是一个封闭的钢筋混凝土实体。内部谈不上生物多样性。而其庞大的组群在竖直空间上高高耸立的同时,平面空间围合成许多封闭的组团绿地。

    2.受人类活动支配

    如果没有人类的照料,许多生命系统将难以维持。公园、花园、动物园、街头绿地,如果没有人类的照料它们要么被淘汰,要么无序发展。这当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它们不能像在自然界一样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这里“物竟人择,适者生存”。

    3.产生了许多的生物禁区

    车水马龙的公路对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来说是“禁区”。对动物而言,要想穿越公路就的冒着生命的危险(这种危险要远比人类大得多),即使是那些会飞翔的鸟也常因飞得过低而丧生,而对于植物而言,硬化的路面更是难以逾越的屏障。

    4.生态系统相对单一

    除人类以外,其他生物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难以在该系统中生存。大片的草坪只被种植特定的一种草。植物园的植物被按人类的分类系统栽植分布。河岸被垂直石砌,少有动植物能够生存。

    5.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能力低

    硬化地面自身不但不能产生资源,而每分每秒由它构成的亚原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都要产生大量的垃圾、废气、废水。这些亚原生生态系统自身难以消耗,只得将其排放到大自然中去。与此同时,它还要不断的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输入资源(木材、原油、矿石等)供其消耗。

    由硬化地面构成的城市的发展就像一个滚动的雪球,滚动的速度越快其自身的体积越大,相应的从周围吸收的资源也就越多,城市自身的负重越重,其后果是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

    二解决的途径

    解决硬化路面带来的生态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这样一个现实:在中国,城市化的脚步不会停止,硬化地面的面积还会继续扩展。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减少与改善其带来的生态问题,解决的途径有如下。

    1.规模控制:硬地规划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如何将其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对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只考虑经济因素的公路的修建、讲气派的大而空的广场都应进行规模控制。

    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硬化地面的存在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降低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增加产生氧气,净化、美化城市的绿地是最优选择。

    3.法律约束: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法律,因此,我们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硬化路面的实施作严格的限定。

    4.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硬化地面的产生是新材料,新技术进步的产物。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硬化地面产生的问题还需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来改良。另外,现存的一些技术方式的使用也同样能降低硬地的负面作用。

    硬地的产生不是那一个部门或那一个专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是我们人类建造的这个社会存在的现实难题,一方面我们依赖它得以有现代文明,现代生存方式,另一方面它又产生来如此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人类从方方面面协调解决。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罗汉松
相关内容
· 园林硬化地面防雨水渗透措施
· 关注城市树木 硬化地面致其短命
· 园林硬化地面雨水渗透措施
· 园林硬化地面雨水渗透措施
· 浅谈园林硬化地面防雨水渗透的技术措施
· 浅谈防止园林硬化地面雨水渗透技术措施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