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筑山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景石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百科 日期:[2010-10-29]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造园技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在全球化和城市迅速转变的年代,城市本身的文化特征集中体现在历史结构及其表现的文化内涵中。探讨人与自然的的和谐以及如何创造优美饿人居环境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课题。园林成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园林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叠假山,是传统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需的。他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有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些城市过度应用景石,比如过度堆叠假山或在某些不切和实际景观要求的造景,不但没有很好的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的精华,而且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所以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如何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景石艺术成为必要的课题。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符号-叠石造山,是创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材料.中国古人在造园中对于山石的运用匠心独具,并且在实践中组部形成了丰富的叠石掇山的文化思想和技艺手法,因而使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景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现代园林山石景观建设,一方面应重视对传统的学习和借鉴;一方面也需要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继承创新和发展的观点,对此课程进行研究,试图提出在新形式下中国当前山石造景的发展趋势。并提一些对现代园林景石艺术的看法,深切的希望能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文化的山石景观,体现艺术美与形式美、人文美与历史美、生态美与自然没相结合的现代石景艺术,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的质量和文化品位。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由于现代园林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审美观的不断改变,古代的石景艺术形式已经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的叠石掇山的造园手法的结合,使其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加健康的发展。 

    1景石的定义:

    山石造景在我国造园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指以假山为代表的一种造景方式。所谓假山是指通过园林艺术家的构思立意和创作活动,用许多小石块的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自然山形的庭园景观小品。假山的体量可大可小,小者如同山石盆景,大者可高达数丈,广义的景石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假山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是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置石则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和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体。一般的说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假山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山等形式。

    1.1园林景石艺术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反复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使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就是人与自然发展的矛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矛盾,也意识到了只有从中找到平衡,才能使矛盾的双方共同生存和谐发展。 
    城市居民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哗、拥挤,越来越多的人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重新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鲜花中。但在现代城市中,自然景观越来越少,到处充斥着人工环境,人们体味不到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鸟语花香和宜人之景,希望在城市中重现大自然的美景。虽然城市空间不允许更多的自然风光,但人们采用了象征、融会、引入等手段,利用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入自然景观,领略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芬芳。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山石作为造园的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利用山石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这也就是在当今社会山石造景的重要意义。 
    2.中国园林景石艺术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于世。园林中的“山”,即有真山亦有假山。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天平山高义园,即为真山园林的代表。而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中的山是假山;人工造山在中国传统造园中便自然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假山石在园林造景中大规模的运用最早可以追述到秦汉时期,之后景石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不断得到提升,堆山叠石的手法技艺和意识也得到升华。 
    秦、汉时期假山之风大为盛行,而且规模很大,这时的假山是远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结合之山。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的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这种“海上三神山”水中岛屿的造园艺术手法,几乎历代帝王宫苑无不采用,就连一些私家小园也纷纷效仿。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构土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界的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园林艺术发展史上的转折期。造园由秦汉的圈地式开始向写意式的山水经营方向发展,逐渐注重造园的精神功能。造园设计开始精致化。在一些私园中开始有了单块美石的特置。而且此时自然风景已经被许多文人雅士所认识,并被他们组织到园林中,尤其在两晋之后,山水风景园林更为盛行。假山叠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并开始转向近景写实的风格。 
    隋唐时期风景园林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已跨入一个新的境界,筑山理水刻意追求一种缩移模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尤其在造园意境方面,因为文人参与造园活动工程与艺术的结合注重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引导来开发欣赏者的想象来进行二次创造。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但以土居多,纯用石块堆叠的石山尚不多见。园林中由单块石料或者若干石料组合成景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总之这一时期,人工造山并不多见,但已普遍认识到山石的审美价值,并将“特置”于园林或供于盆中珍赏。
    明清时期园林石景:明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朝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弯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经过历代匠师的艰苦创造和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假山叠石业已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艺术形象。它的一脉相承,盛行不衰,甚至当今依旧出现“假山热”,表明它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癖爱山石这种审美情趣的生动写照。它对于中国园林,就像雕塑对于西方园林一样同等重要。如果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要一个最主要的特点的话,那么,造园艺术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这一方面,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3.有关现代园林石景的主要手法 
    现代园林主要指首先在工业化国家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且以自然、生态为主导的园林势必将代替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园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迅速扩大,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己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反思如何控制环境污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人工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以利于人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园林建设可以缓解上述环境压力,因为园林建设可以优化环境质量,建立生态健全的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园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态为主的园林。园林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意结合立地生态条件,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少用硬质景观。山石是没有生命的建材,在现代园林中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但由于山石造景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因此,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重要的构景作用。所以,山石造景艺术也应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以创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山石造景。 
    在现代园林中,景石常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与广场、地形组成各种园林景观。常见的应用如下: 
    1.孤赏石景 
    园林中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入观赏。带有相当的旨趣。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石作为主景,在环境中被赋予一定的目的和感情色彩,使石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人们观赏。 
    2.散点石景 
    以石,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水边、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3.踏步石景、汀步石景 
    用石做踏步、汀步,具有划分空间、丰富地面、水面景观和引导游览路线的双重功能。 
    4.驳岸石景 
    用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5.瀑布石景 
    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的假山景做法。自然式瀑布尽量遮掩人工的痕迹,着重体现一种天然的韵味。 
    6.喷泉石景 
    喷泉石景即石景与水景的组合,彰显艺术气氛。 
    7.雕塑石景 
    雕塑石景指有花岗岩、砂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料或人造石料制成的雕塑。在合肥市的绿化建设中此手法被经常使用,在琥珀山庄和环城公元中运用的尤为典型。 
    6.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艺术的发展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 
    总之,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发展趋势应是: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山石景观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dingrui
相关内容
· 园林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 林黛玉性格与潇湘馆室外环境的园林意境研究
· 园林绿化的三个误区
·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
· 苏州园林漏窗初探
· 浅谈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的利与弊
· 浅谈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垃圾桶
· 盐碱土园林配套十项技术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