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种植工程 >> 正文
·土方工程 ·筑山工程 ·理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 ·其他
 

 

丛生竹林的营造方法探析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09-7-16]

丛生竹

    我国的丛生竹种类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主要栽培竹种有:大麻竹、麻竹、绿竹、刺竹、青皮竹、车简竹、撑篙竹、硬头黄竹、吊丝球竹、巨竹、大头典竹、孝顺竹、慈竹、粉单竹等。这些竹种的繁殖特性和适生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因此在栽培管理上也大致相同。

    (一)造林地的选择

    丛生竹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的南部和海南省。大麻竹、巨竹是热带竹种,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要求年平均温度在22℃以上,1月平均温度在16℃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麻竹、绿竹、刺竹、泥勒竹、车筒竹、撑篙竹、青皮竹、思劳竹、粉单竹等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地区,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以上,1月平均温度6~8℃,年降水量在1,400mm以上。甜慈竹、苦慈竹、绵慈竹、硬头黄竹、孝顺竹等分布较北,在年平均温度16~18℃以上,1月平均温度2~4℃左右,年降水雨量1,200mm以上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良好。

    丛生竹种绝大多数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尤其是溪流两岸的冲积地带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丛生竹分布最多,生长最好。海拔300~400m以下丘陵山脚或斜坡地,只要上层深厚,经过翻耕整地,也可营造丛生竹林。干旱瘠薄,石砾太多或过于粘重的土壤,丛生竹生长较差,不宜选作造林基地。

    (二)造林季节

    丛生竹一般在3~4月份发芽6~8月发笋。移竹造林最好在1~3月间竹子的“休眠”期间进行,这对母竹的挖掘、搬运、移植都比较方便,成活率高。当年即可出笋,3~4年即可成林。旱季、雨季分明的地方,在雨季来临前造林最好。利用雨季湿热天气,就地随挖随栽,加强栽后的管理工作,成活率也不低,但技术措施要求较高,不适于大面积栽植。如果竹苗造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根据广东林科所研究材料,青皮竹竹苗造林除12月份及8月份分别为80%和83.4%外,其他月份均达90%,最高为100%。但大面积造林,最好在雨季来临前进行。

    (三)造林方法

    1.移竹栽植(又称分蔸栽植)

    丛生竹没有蔓行地下的竹鞭,而是靠竹秆基部两侧的芽萌发成竹笋,长出新秆。因此,散生竹的选、挖、栽那套方法不完全适用于丛生竹。

    (1)选择母竹: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没有病虫害,秆基的芽眼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的竹秆,发笋力强,栽后易成活,成林迅速,是丛生竹移竹造林最好的母竹。2年生以上的竹秆,秆基芽眼已有部分发笋成芽,残留下来的多半老化变“虚”,失去萌发能力,而且根系也开始衰退,不宜选作母竹。玉~2年生的健壮竹株一般都着生在竹丛边缘,秆基入上较深。此外,选择母竹还要大小适中,一般大秆竹种的胸高直径为3~5cm,小秆竹种为2~3cm。过于细小,竹株生活力差,影响成活;过于粗大,竹篱,挖掘、搬运、栽植都不方便,也不宜选作母竹。

    (2)挖掘母竹:挖掘时,先在离母株25~30cm的外围,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防止损伤秆基芽眼,竹苑的须根支很应尽量保留。在靠近老竹的一侧,找出母竹秆柄与老竹秆基的连接点,然后用利凿、山锄或快刀猛力切断母竹的秆柄,连范带土挖起。在切断母竹秆柄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劈破或撕裂秆柄秆基,否则母竹的柱蓖易受伤腐烂,十之八九没有成活希望。根据竹种特性和竹秆大小,决定挖掘时的带土量和母竹秆数。一般根径较长或较大秆竹种如梨竹、麻竹、车筒竹、撑篙竹、绿竹、刺竹、慈竹等,竹株粗大,竹篱根系发达,可采用单株挖南,带土要多些;小型竹种如孝顺竹、崖州竹、凤尾竹、思劳竹等竹株较小,密集丛生,竹根分布也较集中,可以3~5株成丛挖起栽植。母竹挖起后,发枝低的竹秆,留2~3盘枝,在竹秆1.5~2m高处,从节间中斜行切断,切口呈马耳形。这样可以减少母竹蘖腾失水,便于搬运和栽植,栽后不须架设防风支柱。挖起的母竹不能及时栽植,应放在荫凉避风地方,并适当浇水。如远距离搬运,要用湿草包扎竹篱,防止损伤芽眼及震落宿土。

    (3)栽植方法:由于丛生竹的地下茎节间短缩,不能在土中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土力和加快成林速度,栽植密度要比散生竹大些。大秆竹种如大麻竹、麻竹、绿竹、大头典竹、甜慈竹、勒竹、刺竹、撑篙竹、粉单竹等50~60株/1,000m2;小秆竹种如崖州竹、孝顺竹、凤尾竹、思劳竹等70~90株/1,000m2。一般在溪流两岸,平坦而肥沃的土壤上,栽植的株行距要大些,而在丘陵起伏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株行距要小些。

 丛生竹

    在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不需整地,即可开穴栽竹;而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最好先行带垦或全垦,然后开穴。植穴大小根据母竹篱的大小而定,约大于母竹篱的1~2倍,以使根系舒展,一般为50cm×70cm,深30cm左右。

    栽竹前,穴底先填细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些腐熟的杂厩肥,每穴15~25kg,与表土拌匀,然后将母竹斜植于穴中,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或灌以泥浆,防止竹秆干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竹秆斜放的母竹根系在穴中的位置,比不斜放的母竹根系要自然舒展,生长活动的恢复要快,更有利于成活和发笋长竹。不论斜放或不斜放栽植,母竹秆基的两侧芽眼都应倾向水平位置,而直立栽植的母竹芽眼则应垂直重叠。前者发笋长成的新竹秆的距离大于后者;而且由于竹秆斜植,倒向一侧,可以减少风吹摇晃,不必扎缚支柱(如下图)。调正母竹的外放位置后,分层填土,使竹篱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压实,灌水,最后覆土以超过母竹原入士深度3cm为宜。塑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鞭。

    此外,还有移花栽植,即削去竹秆,只栽竹篱。栽法和栽后管理与移竹栽植相同。

    移竹栽植又叫分花栽植,是我国劳动入民千百年来沿用的竹子繁殖方法,只要注意母竹质量、栽植季节和技术,一般成活率较高,发笋多而大,3~5年即可成林。但采用这种方法,种源受到限制,季节和技术也难掌握;大量挖掘母竹,会影响竹丛的生长和发笋成竹能力;母竹挖起后容易干枯,尤其是在远距离的造林,长途运输会大大降低造林成活率,且必然增加造林费用。所以,移竹栽植不能满足大面积竹林营造的要求。

    2.埋秆育苗

    许多丛生竹种如青皮竹、撑篙竹、勒竹、大眼竹、刺竹、孝顺竹、麻竹、绿竹、慈竹、大头典竹、粉单竹等竹秆和枝条上的部分芽子没有及时萌发,还处于休眠状态,称为隐芽。在适宜的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可以促使隐芽萌发生根,长成新的独立竹株。因此,凡有隐芽的竹种,都可以用竹秆和竹枝来繁殖,育竹成苗,再移植造林。

    埋秆育苗必须在竹秆养分积累丰富,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在丛生竹分布偏南地区,以2月中旬~3月中旬为宜;偏北地区特别是山区,可以推迟到3月下旬~4月上旬。过早,气温低,竹子处于休眠状态,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大,透性小,生理活动非常缓慢,不利隐芽的萌发生根,而且竹秆埋时过久,芽眼容易腐烂,发笋率和成活率都低。过迟,则气温高,正值生理活动旺盛时期,节上各种隐芽普遍萌发生长,养分消耗大,生根困难,陆续死亡,发笋率高,成苗率低。

    埋秆育苗可分为压条埋秆、原条埋秆和埋节。

    (1)压条埋秆育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稀疏丛生竹林。从2~4月,在透光度大的竹丛边缘,选定1~2年生,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竹秆作母竹。从母竹基部向外开一水平沟,深宽各约15~20cm,相当于压条竹秆的长度,除去草根、石块,沟底填一层细土,适当施些基肥和土拌匀。在压条竹秆基部的背面用刀砍一缺口,深度达竹秆的2/3,然后将竹秆向开沟方向慢慢压倒,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保留最后1节枝叶,以利光合作用和养分水分的运输循环,其余各节枝条除留主枝2~3节和隐芽外,全部从基部剪掉。再把母竹秆压入沟内,枝(芽)向两侧,覆土3~5cm,轻轻压实,露出末端1节的枝叶,浇水盖草(如下图)。

    压条竹园要经常检查,防止入畜入内践踏;对弹起或露出的竹秆,要立即覆压;久雨要注意排除积水,过于要适当灌水。约100天左右,各节隐芽即可发笋生根,长出竹苗。到春季挖起,逐节锯断,成为独立竹苗丛供造林用;也可移至苗圃,分株栽植,再行育苗。

    压条埋秆育苗简便易行,无需设立苗圃,省工省时,成本低,又不影响竹丛生长,季节性限制也小,一般疏林竹丛都可采用。广东韶关地区青皮竹的压条育苗按节计算成活率达77.6%。但在崎岖不平或土壤条件较差或阳光不足的竹林,这种繁殖方法不适用。

    (2)原条埋秆育苗:原条埋秆和压条埋秆相同,只是把母竹秆和竹丛分离,移到圃地上进行育苗。埋秆繁殖要选择水源充分,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圃地,耕播20~25cm,每1,000m2施2~4t火土灰、烟熏土或其它有机肥料,混匀,整细,耙平,开好排水沟(右图)。

    原条埋秆育苗对母竹的要求同压条埋秆育苗一样,也要选择生长健壮,无虫无病,隐芽充实饱满的1~2年生的竹秆。原条埋秆育菌可分为带蔸原条和去花原条两种方式。

    带蔸原条埋秆育苗:将选定的母竹连南挖起,保持竹萌芽眼完整,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切口呈马耳形。每节枝条除留主枝一节及周围侧芽外,其余全部贴秆剪掉。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按畦长方向,每隔20~25cm开平行沟,沟宽深各约12~15cm,埋竹篱处要适当宽些深些,然后将母竹竹花打上泥浆,平放于沟内,南部切口向下,枝(芽)向两侧,各相邻行的母竹克应反向放置(头尾掉换)。覆土3cm左右,竹篱处稍厚些,压实并充分浇水,最后盖草。

    (3)去蔸原条埋秆育苗:将选定的母竹从基部齐地砍断,不带竹蓖,其余做法都和带南原条埋秆育苗相同。由于竹秆生长顶端优势的影响,原条上部的隐芽萌发生长较快,中、下部各节隐芽活动受到抑制。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原条各节上方8~10cm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两环距离约1.5~2cm,或砍1小孔,宽约1.5cm,深达秆径的1/3,再行埋秆。经过锯环(又叫圈秆)或砍孔处理的竹秆,节部的成活率有所提高,但范部竹苗的高度和直径要比节部竹苗大1~2倍。

    到初秋,竹苗大部分生根后,将已生根的节,在原锯环或砍孔处锯断,使其长成独立的竹苗丛。也可以分株移植,进行再育苗。一般截秆后竹苗生长比未截秆的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发笋也较多。

    对钓鱼慈竹的母竹原条进行高温沙床催芽,可取得良好效果。即在3月上旬,选择2年生的健壮母竹截去梢部及基部无芽段,剪去全部侧枝,仅留主枝1~2节,竹秆各节凿一孔,灌以清水,然后将母竹原条平放沙床上,节间小孔向上,枝(芽)向两侧,盖沙3cm左右,再放一层母竹原条,盖沙浇水,上设支架,用塑料薄膜覆盖,形成高温环境,经常浇水,保持沙床湿润。当两层埋秆竹枝大部分萌发出土后,依次取出,移埋于圃地上,继续培育,待其生根。经过高温沙床处理的母竹比一般埋秆育苗提前1个月左右抽枝生根。

    原条埋秆的育苗圃地要经常管理,久雨要排积水,久旱要适当灌溉,出现露节要及时培土。当竹节隐芽出土3cm左右时,要摘去过多的弱芽,每一竹节留1~2条健壮的,使养分集中,促进生根。摘芽后覆土,以减少伤口水分蘖发。竹苗生根后可施些稀薄的氮肥或人粪尿,并经常除草,以利竹苗生长。并注意防治竹象鼻虫、金龟子、卷叶虫的危害。

    3.埋节育苗

    凡有隐芽的竹种都可采用埋节育苗,尤以青皮竹、粉单竹、大头典竹、麻竹、崖州竹等的成苗率最高。一般母竹年龄2~3年生,发芽率最高,竹苗生长好。母竹竹秆过嫩,发育不全,抗力差,养分少,成苗率低;过老,则各节先后抽枝,隐芽减少,加上组织老化,长势衰退,发芽率低。母竹竹秆下粗上细,各节隐芽的饱满成度下肥上瘦,养分贮存也是下多上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的影响,上部节芽抽发早,容易死亡。而中下部各节隐芽则充实,生活力强,尽管萌发较迟,但生根较快,长势旺盛,育苗成活率高,故在截锯节段时必须注意保护。

    1年生粉单竹仅竹秆基部几节竹苗成活率较高,中部以上较低。2年生粉单竹竹秆基部各节除无芽或死芽外,都容易出苗成活,中部节段也能成活,梢部节段则成活较少。3年生粉单竹的各节苗成活,基部较差,中部及中上部较好,梢部最少。在种源不足情况下,也可用老竹的中上部节段育苗。

    把已选定母竹齐地砍断,削去竹梢,各节枝条除主枝留第1节外,全部从基部剪掉。然后按母竹秆及各节隐芽的健壮程度,用利刀或细齿锯截成单节段或双节段(下图)。

    一般粗壮母竹的节芽肥大,成活率高,宜截成单节段,弱小母竹则宜截成双节段。竹秆中下部各节宜截成单节段,上部各节直截成双节段。这样,每一母竹可截成8~15个双节段或单节段,可育苗5~8丛,更能充分合理利用母竹条源,提高埋秆育苗成活率。

    截锯节段时,节上留10cm左右,节下留20~25cm,双节段可适当短些,以不影响下1节段的节上长度为宜。上下切口都削成方向相反的马耳形,尽量避免损伤竹青或削破竹筒。

    为了防止竹节干枯,影响成活,最好是随砍随截随埋,或将节段或母竹原条放在流动清水中或埋藏在湿沙中以保持湿润。一般原条多节段埋藏比单节段埋藏的效果好,成活率可高1~2倍。如果远途运输,用湿草覆盖母竹,并经常浇水,防止风吹日晒。运到后,先用湿沙埋藏或清水浸泡1~2天,待母竹充分吸水,芽眼膨胀时,再行断节育苗。

    有条件的地方,在埋节前用生长激素处理,对节段生根有促进作用。例如,青皮竹的单节段用100(ug/g)奈乙酸处理12h,成活率为80%,而不加处理的只有30%左右。

    (1)平埋竹节育苗:在整好的圃地上,按株距(两节段竹节之间的距离)14~16cm、行距25~30cm开水平沟,深宽各约10~14cm,再将节段两端切口内塞满湿泥,双节段还须在两节间凿1小孔,注水封泥,这样可以更好保持节段湿润,促进隐芽萌发生根。然后把节段平放沟中,节上切口向上,节下切口向下,节枝(芽)向两侧,覆土3cm左右,稍加压实,最后盖草淋水。

    平埋竹节育苗适用于圃地较高,土壤较干,日晒强烈的地方,可以减少竹节蘖发,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2)斜埋竹节育苗:对节段的处理和埋放的株行距与平埋竹节育苗完全相同,只是把各节段斜放在沟侧斜面上,切口向上,节枝(芽)向两侧,与地面成20°左右的角度,排成一行,各段竹节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即行覆土,厚约3cm(从地面到竹节),露出切口,然后压实,盖草,淋水(下图)。

    (3)直埋竹节育苗:将节段直插入土,深度以从地表至竹节约3cm左右为宜。其他要求和操作都与斜埋竹节育苗相同。

    以上3种埋节方式都适用竹节育苗,而以斜埋的成活率较高。一般双节育苗采用平埋,单节育苗则以斜埋、直埋为多,但还应根据圃地条件和育苗季节,灵活运用。

    埋节育苗的圃地管理与原条埋秆育苗相同。埋节的竹苗丛,可以出圃造林,也可以留圃分株,再行繁殖。

    4.埋蔸育苗(又称竹头育苗)

    丛生竹砍伐后或竹笋一幼竹死亡后,留在上中的竹头(秆基)根系没有死亡,还具有一定的生活力,部分芽眼还可以萌发抽笋。利用这种特性,把残存的竹头分离下来,给予适宜的培育条件,便可出笋生根,长成竹苗。如果是死亡时间不长的竹笋一幼竹,竹头的年龄小,活力强,有效的根点芽眼多,埋入土中,保持土壤湿润,发根出笋更容易。带有青色的竹头,挖起来假植催芽,待发根后,可以直接用来造林。

    在育苗方法上,挖掘竹头最好结合竹丛的抚育进行,尽量避免损伤根和芽,挖后用土填坑。将挖起的竹头从两列芽眼中间劈为半,每半必须有活根活芽(下图)。已经干枯和没有活根芽的不能用来育苗。在整好的圃地上,按14~16cm×25~30cm的株行距,开沟平埋,竹头背向上,两端紧贴泥土,覆土3cm左右,盖草淋水,生根后可以适当追肥。其他的圃地管理与原条埋秆育苗相同。竹头贮存的养分多,在挖掘的刺激下,发笋生根快,一般只须30~50天。第1年夏秋育苗,第2年春季即可出圃造林。

    5.竹枝育苗造林

    丛生竹竹秆的生枝部分,每节都有主枝和侧枝,在主枝和侧校基部上的隐芽,萌发出的枝条叫次生枝。次生枝基部能萌发新根,可分离成独立竹株。次生枝育苗就是利用这种特性。

    竹枝育苗的季节以3~4月份为宜。因为春季温度较低,竹株刚刚萌动,养分积累丰富,枝段容易生根,成活率高。夏、秋季温度高,正是竹笋生长时期,生理代谢旺盛,竹秆竹枝贮存养分少,枝段抽枝早,生根慢,故成活率低。

    竹枝育苗分主枝育苗和次生枝育苗两种。

    (1)主枝育苗:主枝育苗是利用主校基部有根点(即根芽枝条)进行育苗。如麻竹、吊丝球竹、大头典竹、青皮竹等,主技基部的根点,有时长出气根,用来育苗,容易成活(下图)。广州地区竹农一向使用这种方法来繁殖吊丝球竹和大头典竹,培育笋用竹丛。

    从2~3年生的竹秆上,选择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1~2年生有根点的主枝。从主枝基部用刀砍下,应尽量避免损伤根点,以利于提高竹枝育苗的成活率;在第3节上约2cm处剪断,最上节适当保留些枝叶,以利光合作用。主枝基部的侧枝全部剪掉,中间节只留侧枝1节。如有宿存的枝箨,应将其剥去,露出芽眼。把切好的枝段浸在清水中,或放置在阴凉地方,经常淋水,保持湿润。如需远途运输,必须用湿草包扎,做到既通气又保湿。在整好的圃地上,按14~16cm的株距和25~30cm的行距开沟,将竹段斜埋,使之与地面成30°~40°的角度,枝(芽)向两侧,最下1节入上3~6cm,切口约与地面平,露出最上1节的枝叶。然后盖草3cm左右,充分淋水。枝段埋插后10天内要适当遮阴,久雨要除积水,天旱要经常浇水,露节要培土覆盖。竹枝育苗生根快,20天后可以施一次氮肥或人粪尿,3月即可成苗。一般带蔸主枝育苗的成活率高。

    (2)次生枝育苗:次生枝是竹秆主枝以外的侧枝。1年生新竹的次生枝很少,2~3年的竹株,特别是断梢的竹株,失去了顶端优势,抽枝较多。分枝生长旺盛,枝条粗壮,隐芽饱满,根点显明,用来育苗,抽笋发根容易;用泥土包住次生枝的高空压条,促进生根等。利用丛生竹的这种特性,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入工培育次生枝,再用次生枝育苗,获得显著效果。

    春季竹子开始萌动时,在竹丛边缘选择生长健壮的1~2年生竹株,用高枝剪或钩刀切断竹梢,剪掉留存各节的主枝,并挖开竹蔸两侧土壤,用小刀划破秆基芽眼,覆回原土。这样,竹蔸不再发笋长竹,积贮的养分专供抽校发叶,就能萌发出大量的优质次生枝。在2~4月份,选择上年出笋长成的健壮新竹,连蔸挖起,去梢,用小刀划破竹蔸两侧芽眼,在整好的圃地上,按1m×1m的株行距,打浆栽植,加强水肥管理措施,2~3个月后便可有大量次生枝产。

    可利用竹苗作为培育次生枝的母本,即选择苗圃中生长旺盛,竹秆粗壮的竹苗,留床或分株移植均可。切去梢部,留3~4节,待竹克部抽出的新笋成竹展叶后,进行分株,移植“新株”,留下“老株”,作为生长次生枝的母本。“新株”移植时,按25~30cm的株行距栽植,去梢,注意水肥管理,2~3个月后,又可萌出次生枝来。这样循环繁殖,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次生枝。

    选择次生枝要注意下列几点:

    ①枝条要粗壮节短,基部直径约1cm左右。

    ②第1~3节上的芽要肥大饱满,处于即将萌动状态。

    ③校蔸肥大,有根点露出。

    ④枝箨大部分脱落或开始松高,枝梢已有几节枝叶展放。

    ⑤枝秆木质化,枝色青绿或带浅黄。用这样的次生枝繁殖,成活率可在95%以上,而且竹苗质量好。过于细弱或过老过嫩的次生枝,都不宜选作育苗用。

    剥下选定的次生枝,尽量不要损伤枝蔸和根点,在第3节上方1~2cm处削去枝梢,剪掉留存枝叶的2/3,作为育苗枝段。次生枝段的处理、埋插以及插后的圃地管理与主枝育苗相同。

    移竹栽植若用竹蔸来繁殖,1株母竹只能长成1丛竹子,造林1,000m2需要母竹45~60株。埋秆和埋节是充分利用竹秆的各节隐芽,先育苗,后移植,1株母竹可以长出10~20丛竹苗,若造林1,000m2只需45~70根竹株作育苗母本。利用竹苗连续分蘖的特性,进行连续分株育苗,竹苗产量可以成倍增加,育苗造林成本还可以降低,而且竹苗的须根多,长势旺,造林成活率高。

    竹枝育苗,具有优点:

    ①出苗多,生根快,成活率高。

    ②成苗早,出圃快,一般4~5个月即可移植造林。而竹节育苗要半年多,埋秆育苗要1年。

    ③竹枝育苗的时间长,不受季节的限制、而竹节和埋秆育苗除春季以外,成效很差。

    ④竹枝育苗不用母竹,从竹株上剥下枝条,亦不影响竹丛生长,对保护竹林资源,增加竹材生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⑤竹枝数量多,条源广,特别是利用竹苗培育次生枝,更是大大地丰富了条源,又降低了育苗成本,对丛生竹的引种繁殖,扩大竹林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竹林生产上,丛生竹的竹枝育苗简便易行,成效突出,在我国南方丛生竹产区值得大力推广。

    (3)笋兜育苗:丛生竹竹笋采割后,笋兜基部保留有笋芽,经过1~2个月的生长发育后,把带有笋芽的笋兜按节分段切下,种植在苗床或营养钵(袋)中。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经过1~2个月后,笋兜切片上的笋芽萌发成新的竹苗,用做造林材料。笋兜育苗,竹苗粗壮、生长快,竹苗造林2年后就能生产笋。笋兜育苗的季节:5—6月份,采割第一批笋后,遗留粗壮的笋兜,7~8月份就可切取笋兜进行育苗。海南岛地区气温高,只要水分充足,冬季也可进行笋兜育苗。

    适于笋兜育苗的竹种有麻竹、龙竹、巨竹、甜竹、吊丝单竹、大头典竹等大型笋用竹种。

    (4)营养钵(袋)育苗:把营养上装入塑料体(袋)中,称为营养钵(袋)。

    在营养钵(袋)中进行播种、移苗或扦插迂育苗,称为营养钵(袋)育苗。营养钵(袋)育苗的优点:营养土壤中养分丰富、无病虫害,有利竹苗生长;管理方便,占用苗圃地面积小,短期内可育出大量竹苗。

    营养上用森林腐殖质土、塘泥、腐熟的堆肥、厩肥、人粪尿等混合,撒些杀虫、消毒药剂,经过充分发酵后,过粗筛,除去石块、树根等。营养上装入钵(袋)内,即可移植育苗。配制营养上的要求:营养土溶液,呈微酸性反映,pH5~6为宜。

    营养钵(袋)的大小,视竹苗而定:毛竹播种苗移植育苗,营养钵(袋)直径15~20cm,高12~15cm;麻竹等大型笋用竹种的次生枝和笋兜育苗,营养钵(袋)直径20~25cm,高15~25cm。营养钵(袋)底部要有排水孔。

    营养钵(袋)育苗管理:关键是水分管理,营养钵(袋)中移植竹苗(或插穗)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防止营养钵(袋)内积水;幼苗初植幼苗,要设荫蓬遮荫,待竹苗成活后,逐步除去荫蓬。营养钵(袋)中的竹育苗,一般经过2~3个月的培养,就可用做造林材料。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珊瑚树
相关内容
· 草坪绿化养护技术
· 城市绿化树木管理基本技巧
·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价值体系思考
· 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
· 从监理角度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
· 新疆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 论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对园林绿化种植类型及养护研究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