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化带护栏呼唤“人性化” |
|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梅国胜 日期:[2006-4-4] |
|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哪怕一个细节做得不够“人性化”,都会造成对人的伤害。譬如本为保护、美化绿化带而设置的护栏,只因疏忽了“人性化”的细节,无意中变成了行人的“杀手”。
江岸区二七北路读者杨金生近日来信反映:前不久,一中年男子骑自行车经过球场街非机动车道时,不小心摔倒在道边绿化带的铁护栏上,右手掌顿时被护栏上朝天竖立的锋利角铁尖扎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所幸的是角铁尖只扎了手,倘若扎到脸、眼、头等重要部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种护栏大多是几年前制作的铁质护栏,高约1米,顶端为梭镖状,像一把把刀尖向上的匕首。解放大道徐州新村至老二七纪念馆以及球场街等处的路边绿化带至今仍使用着这种“梭镖”护栏。特别是有几处“梭镖”,不知是人为还是车辆拖拽造成的,已横七竖八、参差不齐地弯向护栏外端,使经此地段的行人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与“梭镖”来个“亲密接触”。
马路绿化带护栏,虽然只是众多公共设施中的一个细节,但它也在无言地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相比之下,上海、深圳等地的绿化带护栏则更多地注入了人性化的因素:护栏一般仅高0.3米,顶端多为舒缓优雅的圆弧形或球形,美观又安全。且护栏只是象征性地提示了“防护”作用,并不具有实质性的“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对行人“护绿”自觉性的信任和对人的尊重。因此,尽快拆换类似“梭镖”、既危险又不合时宜的绿化带护栏,让小小护栏多点儿人情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