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在高投入、低产出的“奢华式”园林越来越盛行的今天,牧山丽景三号地块中央公园项目给未来园林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可颠覆性的案例———园林景观高投入并非是唯一的发展方向。该项目荣获了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金奖。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其绿化工程面积5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土方、绿化、园建、水电工程。由海南雨人地景塑造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经棕榈园林设计院成都分院深化设计,由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成渝营运中心施工。整个工程依据基地本身自然山势,挖湖填山,以极其巧妙的地形变化,营造出时而延绵,时而起伏的自然山水景观。该工程项目在设计之初就顺应现今的“低碳、环保”世界潮流,其初期投资估算造价为3200万元,项目开工前各参与方统一思想,拟定了以“低碳,低成本,低造价”为主要建设目标,并经不断的方案调整、论证及纠偏,直接减少预计投资1600万元,大大地为开发商及社会投资减少了资金成本,并最终以平均每平方米300元的造价,营造出了一个节约化、自然式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巧处理 最初的设计运用了大量花费较高的地被(灌木球),经过论证修改之后,主要运用原有的地被,再补充一些乔木,以达到疏林草地的效果。“在坚持低价的同时,我们对植物生命属性给予了最高的尊重,通过植物配置,达到疏林草地和密林、草坡入水相结合,营造出自然生态、多样性的园林景观。我们不再一味通过增加地被植物,而是充分地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尊重植物原有的生物属性,并通过地形营造,使之成为疏林草地最实在的肌理,随着地形的起伏跌宕,形成漏景、透景,以减少植物堆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色块堆集及模纹填充,使其回归最原始的自然。”该工程项目经理林青介绍说。
该项目中还引进了多年生的花境植物,杜绝一年生的时花摆设,减少项目持续性投资及资源浪费。在花境栽植中,以“焦点、反复、对比、借景”为主要原则,并对施工质量提出了重点控制措施:1.土地整理,清除土壤中的各种杂物,并进行消毒处理,后施用有机肥、翻地、平整土地等工序,并设置适当的排水坡度;2.结合拟栽植位置不同的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品种,并严格验收到场品种,杜绝病虫害;3.于后期的养护中,及时清除枯枝、败叶,并按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使花境表现良好,并得到业主好评。
另外,水生植物菖蒲、彩虹鸢尾、再力花在水景中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其中,再力花是从上海引进的新品种,是该工程项目对生物多样性探索的一大亮点。
“基地现有植被缺失,地质为风化岩石,并面临塌方及水土严重流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大面积撒播草籽划分出种植区,并在区域内铺设台阶,种植小乔木,局部地区还做了一些挡土墙,作为公园的背景。”林青说,播种草籽既可防水土流失又能补充地被缺失,但考虑到该项施工技术含量较低,采用了外包形式完成。
疏林区植物错落有致,高矮起伏的地势倒映在8000多平方米的大湖区,像是一幅泼墨的水墨画。这里有大瀑布、跌瀑花园、陡峭的草坡、湖心亭,也有新颖的高尔夫场地,集优雅、活跃、细致、奢华于一体。于密林区木栈道上,沿溪流一路蜿蜒而上,桃红柳绿,生机盎然。流水淙淙,带着纷飞的花瓣,星星点点,犹如水中盛开。一路走来,步移景异。整片的绿草坡,连绵起伏,让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这里有着欣赏风景的制高点,站在观景平台,便能一览整个景观工程的全貌。
创新施工节成本 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中始终围绕着“低碳,低成本,低造价”的建设目标,通过创新施工工艺及应用新技术,以达到既保证景效观效果,又节约成本的目的。
改造基础大地型,营造精致小地形。整个项目改造地形地貌的土方工程量大,为营造出最良好的地形地貌,达到更贴近项目定位的景观效果,整个工程的开挖深度和回填高度平均达到5米左右。“为改造出最稳定的基础大地型,营造最终的精致小地形,我们将大地型改造抢在成都雨季来临前完成,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结合人工浇水、分层夯实方式,缩短了沉降周期,达到良好土方沉降效果,且节约了成本。”林青说。
用钢筋混凝土打造自然逼真的石拱桥垒砌效果。此桥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打造出自然逼真的石拱桥效果,桥拱采用600毫米×300毫米×100毫米自然面黄锈石,桥身采用200毫米至250毫米×400毫米至600毫米×40毫米的自然面黄锈石都是经过人工敲边工艺处理,使整个桥面给人以自然石头垒砌而成的效果。采用干挂与湿贴(瓷砖胶粘贴剂)相结合的粘贴方式,有效避免因重力而导致桥面石材脱落。
在人工湖景的营造上,对新型
HDPE防水材料进行了大胆尝试。
整个人工湖采用草坡入水、与卵石驳岸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山水相结合的自然风景。人工湖的设计要求为HDPE软底防水,但作为新材料的HDPE,尤其在园林业内较少采用,因而无过往工程经验可以参考。湖区基底为风化石,地下水位过高,对HDPE防水预计会造成破坏性损伤。项目部振动压路机碾压、夯实;于湖区底部敷设纵横交错的排水暗沟,最大限度地疏导地下水,以防止地下水对防水卷材的破坏;以150毫米黄泥做底,增强其基层保水性能并能覆盖风化岩石的尖锐棱角,避免与防水卷材直接接触引起损坏,既做到了有效防水,又相应的缩减了大量的成本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