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施工管理 >> 正文
·概算预算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养护管理
 

 

天津成为后奥运时代建筑企业必争之地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日期:[2008-7-4]
    随着奥运工程项目的竣工,北京建筑业已提前进入后奥运时代,一批曾经奋战在奥运工程项目上的建筑企业如候鸟一般迁徙到下一站——北京的近邻天津。

    黄诚是一位奥运工程总承包方的项目经理,但现在他是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北京)天津经理部常务副经理。近日,当记者再一次见到刚从天津回到北京的他时,他脸上的笑容证明了他此次一定是凯旋。

    在天津建筑市场拿项目相对简单

    从2008年1月第一次去天津至今,往返京津两地的次数已多得他都记不清,但短短4个月就中标合同金额1.5亿元的工程令他不禁自豪。他告诉记者,他今年的任务是5亿元,“问题不是很大,因为最近(天津的建筑市场)爆发了,整个环渤海区域(建筑市场)都爆发了。”

    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北京)俗称中建三局北京分公司,该分公司自2007年2月在天津接到第一个项目到现在,已接到6个天津项目,黄诚接到的这个项目也在其中。

    黄诚说:“其实能拿到项目也得益于我们局很早就进入了天津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局对天津市场特别重视,北京分公司离天津也近,奥运工程结束后,想要接一些重大项目当然要到天津去。”

    早在1988年中建三局就已进军天津,承建了当时的亚洲之冠——天津广播电视塔工程。中建三局于2007年5月正式成立天津分局,并将全局的资源优先配置权给予了天津。现在天津分局有1000多人,它是中建三局在天津整体对外的窗口,对中建三局下属分公司在天津的力量进行整合、协调。像中建三局北京分公司天津经理部这样的经理部在天津分局里共有6个,中建三局北京分公司天津经理部被称为第六经理部。

    北京奥运工程竣工之后,除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场馆为奥运会保驾护航以外,像黄诚一样陆续奔赴天津的人不在少数。目前中建三局北京分公司驻天津的人数,已占到北京分公司人数总数的一半。黄诚说:“现在在天津建筑市场拿项目还是相对简单的,毕竟机会多。”

    资料显示,2008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为增长30%,总量约3100亿元,其增速远超北京。北京市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增长11%以上,总量达到4300亿元以上。此外,从2008年到2010年,天津力争新建1000亿元以上的储备项目,优先保证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重大项目和招商项目的用地等。正如天津市建委总经济师刘翠乔所说,2008年,天津市建筑业要紧紧抓住天津市进入新的上升期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建筑业产业规模,实现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0亿元、全市建筑业企业规模超过2000家等目标。

    地产大鳄抢滩天津我们也要跟着去

    珠海兴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也曾参与某奥运工程的施工,该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杨大军告诉记者,他最近也正忙于到天津市建委办理进津备案手续。因总公司正在更新营业执照导致进津备案手续办理顺延,他还显得有些着急,甚至是后悔。

    杨大军说:“其实我们公司早在3年前就谈到要去天津,但没有行动,现在进入已经算晚的了。”据他了解,大约3年前,活跃在天津的幕墙企业仅有10家左右,但现在已经超过了100家。而与之相关的行业,如玻璃行业,南玻集团在2002年便成立了天津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又在2006年成立了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信义玻璃在天津的生产基地也于今年春节前投入生产。他说:“我们也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去一次天津就晕(迷路)一次,但天津给我的印象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我觉得只要扎下根来,干10年没问题。”他有些欣喜地对记者说:“人家都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新世纪看天津’,这话说得真没错,如果顺利,我们将尽快成立天津办事处。”一位业内人士也曾对记者笑言:“去年流行的一句话就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就要看天津了。”

    杨大军告诉记者:“看建筑业市场的变迁,就先看开发商都去了哪里。开发商去了哪里,总承包商就去了哪里,分包商也就跟着去了哪里。像万科、首创、中远、融科等地产大鳄都已抢滩天津,作为专业承包企业,我们能不跟着去吗?”

    据了解,2006年外地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共1013家。2007年,虽然建筑市场进一步扩大,但天津市对外地企业进津的条件审查更为严格。重点监控外地进津企业在办公场所到位、在津管理班子到位、民工工资保证金到位、项目班子到位、项目经理到位和施工设备到位等6个方面到位的情况,有效杜绝借照、挂靠低素质企业进津。一部分企业自动退出,一部分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踊跃进驻,实现了市场对建筑企业的自然调节和整合。2007年外地企业进津登记备案976家,其中特一级企业达到577家,特级企业进津的数量超过全国特级企业总数的30%。

    审查更严并没有阻挡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争夺天津市场的步伐。据山东省建管局驻天津办事处的人员介绍,2006年,山东省进津建筑企业28家。2007年达到35家,其中有11家上一年备案的企业退出市场,但又有新的企业加入,包括5家综合实力很强的企业,综合实力高于往年。2008年4月底以来,已有10家企业陆续进行进津登记备案,其中有6家是首次进津备案。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负责奥运工程建设的人员,在2008年3月奥运工程竣工之后也曾奔赴天津找项目。因天津将于2013年举办东亚运动会,届时,天津将要为运动会提供24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和10个训练基地,有过奥运场馆建设经验的建筑企业更会伺机而动、一展身手。

    天津已成为业内人士眼中的建筑企业必争之地。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大叶桉
相关内容
· 关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考
· 对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