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施工管理 >> 正文
·概算预算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养护管理
 

 

浙江建筑业模式的再思考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日期:[2008-7-4]
    关于建筑业浙江发展模式。 

    所谓发展模式,是指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浙江建筑业以市场为导向,经历“一把泥刀走天下”的原始积累、“背个皮包搞承包”的艰难创业、“大联合大联营”的规模发展、“产权改革创新”的整体提升,走的是一条市场经济渐进式道路,并相应形成以下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个体化承包制模式。产生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浙江的建筑企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从项目承包起步,后发展到承包企业分支机构,甚至整个企业,坚持“自揽业务、自筹资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基本特征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注重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强调经营自主权的落实,造就了一批颇有经济实力、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开拓能力、善于创优夺杯的项目承包人,开始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企业实施承包制,如果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跟上,很容易滑入“挂靠经营”的政策禁地,且个体承包人受利益趋动,片面追求短期效应,一旦企业风险抵押制度不完善,将导致包盈不包亏的现象,使国有资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流失。 

    规模化合作制模式。随着行业的逐步规范,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市场上高、大、难、新等高技术含量工程的增多,浙江的小型建筑企业和单个民营承包个体由于实力、信用等原因无法适应市场形势,于是开始抱团合作资源整合,走大联营大联合之路,或者通过联合品牌企业,实现自我提升和跨越,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合作制通过协议形式明确双方责权利,凡事讲效率、讲效果、讲效益,把有限的资源进行了最大的市场化配置,加速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民营经济向集体和国有企业渗透。但合作制也存在产权界定不清、利润分配不均等弊病,企业定位比较模糊,管理比较粗放,无法解决合作双方风险责任不平衡的矛盾,无法摆脱企业发展“近视”的局限,能够“做大”但无法“做强”。 

    品牌化股份制模式。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浙江建筑企业把准市场脉搏,充分利用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设置多元股权结构,促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坚持国退民进,坚持增资扩股,国有企业引进大量优质民营资本,改进体制机制上的缺陷,民营企业加快整合重组步伐,破解家族化经营的劣势,逐步走上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使经营规模化、产权明晰化、决策科学化,实现规模与效益的翻倍增长。随着体制先发优势的慢慢失去,许多企业的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后变得停滞不前,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于是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提出长远发展愿景,努力标化生产保安全,大力诚信经营创奖杯,加快“科技兴企”的步伐,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品质的提升,经过埋头耕耘厚积薄发,一些企业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逐步走上“做强做优”之路。但受政策和市场的限制,股份制的改革不够彻底,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未真正明晰,现代企业制度未真正建立,两权分离未真正实施,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外向型集团制模式。浙江是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资源小省,随着浙江建筑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省内市场容量狭小竞争激烈的矛盾逐渐显现,“走出去”开拓省外、国外业务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2007年,浙江建筑企业在省外完成的产值为2883亿元,占总产值的42.5%,市场外向度很高。许多企业还顺应国际管理潮流,跳出传统经营概念,开展更高层次的资本管理运作,实施资本扩张,通过股票上市取得资金优势,通过市场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促进了多元产业的整合,多元市场的布局,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但企业规模的超常规扩张同时也产生了管理瓶颈,使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不同性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还涉及到文化融合的阵痛难题,容易跌入“多元化陷阱”的泥潭。 

    建筑业浙江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又随着市场变化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如较早出现的个体化承包制和规模化合作制模式,目前还是被许多知名建筑企业所创新应用,发挥出巨大的效益,关键在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浙江发展模式没有标准格式,具体到企业的个体发展模式,则是“法无定法”,可能是几种模式的混合体,也可能是某一模式的变异体,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不受僵化的教条束缚,也难以模仿照搬,具有不可复制性。 

    浙江发展模式”为何能取得成功 

    古今中外,任何发展模式的成功都不会是偶然的,建筑业浙江发展模式也不例外,它的成功需要有适宜的土壤,离不开特定的政策、市场和人文环境作支撑,归纳而言,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 

    政策优势:开明宽松的政策环境。浙江各级政府对建筑业发展坚持“放水养鱼”的执政思路,采用“培植税源”的高明政策,如“基数承包,一定三年,低幅递增,先征后返”等,坚持“休养生息”,而不是“涸泽而渔”,给企业以足够的积累时间和发展空间。而且在企业改制中,思想开放,不怕公有资产流失,坚持“不争论”看“成效”,观念超前,提倡“靓女先嫁”,从而孕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民营建筑企业集团,实现资产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加速了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制优势:灵活先进的产权结构。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在浙江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对建筑业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浙江的许多建筑企业名为集体实是私营,在改制过程中,“买断产权”风行一时,使承包经营者在公有资产评估、核销、剥离、提留之后,用现金或贷款等个人合法资产,置换公有资产,将企业彻底改制为经营层控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使其在产权结构上呈现民营化很高的特点,让经营者在投资决策、项目管理、收益分配、人才引进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逐步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在用工制度上实行全员合同制,在人事制度上实行竞争上岗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按资按绩考核制,形成明显的体制优势。 

    机制优势:高效活力的经营机制。浙江的建筑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把管理层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管理制度、监控措施越来越科学,逐步构建了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灵活机制,如将项目承包责任制量化为具体指标,按市场原则严格考核兑现,对质量安全、形象进度、创优目标等实施全过程监控等,并坚持重奖重罚,“奖得让人心动,罚得让人心痛”。如唯才是举,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使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把人力资源发掘到最大限度。又如让项目经理先富起来,把他们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加以培育,扩大企业利润点,分散市场风险面等。 

    人文优势: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浙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发现商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特别诚实守信”,在艰苦创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吃千辛万苦”,打拼出一条艰难创业之路,涌现出一大批创业企业家。而浙江的建筑企业做大以后,企业家们又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资源和团队精神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还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把职业道德、理想信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实践经验等作为文化教育的内涵,继承传统,博采众长,铸就了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大叶桉
相关内容
· 广西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的思考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