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
|
日期:[2007-12-24] |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资本的构成,还是管理的模式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形式的发展格局。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应对市场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极其狭小,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
建筑市场的发展虽然充满了竞争,但总体而言,发展是健康的,竞争是有序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促进了建筑企业的繁荣,同时,也推动建筑市场向更规范、更公平的方向发展。由于市场主体资格双方地位的不对等,造成了承包商往往处于劣势,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在市场总量相对固定的状态下,企业之间为工程项目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实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策略、经营理念的对抗。在招投标过程中,所有企业都要千方百计的使出浑身解数,来彰现企业的优势和综合实力,比拼企业垫资和优惠让利的幅度,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优惠让利的幅度越来越大,国家规定的承包商竞争性的费用,如计划利润和期间费用,几乎都因为承包商为了多分得工程项目这块蛋糕,被迫放弃了一部分或忍痛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而来的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而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大的风险。如果施工企业不能从容应对这种挑战,有效而及时的转嫁或降低这种风险,将会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尽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运行,使施工企业承担的因投标报价而产生的风险增加,使项目成本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实行,打破了多年来施工企业按照施工预算指导生产和控制成本的核算模式,尤其是目前这种状态下,施工企业对工程量清单报价正在处在学习和摸索阶段,施工企业还没有能力,或没有足够的时间编制符合本企业实际状况,反映本企业真实生产能力和消耗标准的企业消耗定额。虽然工程量在投标报价时已经确认,工程量的计取风险由业主承担,但在工程招投标报价阶段,施工企业无法对综合单价进行科学报价,同时对项目措施费的确认,只能依据经验或工程量的大小及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进行估算,这种估算与日后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市场单价,往往有较大的出入,这样从根本上给降低成本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在工程项目清单报价中,除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有明确的划分外,项目措施费用往往只是一个综合费用,不能按照分项工程进行有效的分解和还原,导致按形象进度确定的工程量无法计价,难以划分项目成本,使项目成本管理和考核的难度增大,同时,也给项目管理自身带来极大的困惑和不便,从而使项目成本管理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三)项目管理机制受体制制约的因素较大,项目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由于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民营和私营建筑企业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分配机制都比较灵活。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明显不足,无论是项目经理的聘用、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选择、还是项目部的分配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国有施工企业由于受体制和企业负担较重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的实施者,在国有企业得到的待遇与市场的人才价格严重脱节,使项目管理者心理失衡,使他们不能得到与付出劳动相对应的报酬,不能调动项目管理者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许多优秀的项目管理者因得不到个人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得不到与付出劳动而相对应的报酬,而择良木而栖,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使项目管理深受影响。虽然许多施工企业都推行了以目标成本为内容的目标责任成本考核,有的甚至推行了全额承包,但由于从体制上未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到位,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观念尚未得到全面认同,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此等等,都对项目管理的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项目管理机制缺乏市场化、缺乏竞争力,最终缺乏活力。
(四)项目成本监管不力,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和项目管理实践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对施工项目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项目成本已成了项目管理决策、项目业绩评价的依据。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现,为人们提供了计算成本和控制成本必要的技术手段,项目成本监管的力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其一为了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减少了必要岗位的人员设置,没有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岗。在人员兼职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交叉任职,使本该进行的监督形同虚设。人员设置不科学,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问题很普遍。
其二没有执行授权批准制度或授权不明确,使权利过于集中,而缺乏监督。由于受体制的制约,在项目经理的聘用方面,没有建立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而是采用按照领导意
志,指派项目经理的做法。也没有对项目经理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出现了项目经理权利过大,无人进行监督的现象,给项目管理带来了风险。
由于上述因素导致项目成本监管不力,其结果是企业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流失。往往是损失造成的时候,才知道有那么多的环节失控,才知道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是多么的重要。
二、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一)研究市场、适应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建筑市场必将呈现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发展对GDP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筑市场的发展、完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国家从宏观上对建筑市场发展的每个环节的立法和约束日益增加,使建筑市场的外部环境得到了逐渐的改善,建筑市场的发展必将越来越规范。建筑企业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有序而健康,建筑企业之间那种大幅优惠、放弃利润、恶意竞争的做法,在建筑企业内部已被大家所抛弃。建筑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的综合实力,依靠企业的诚信和质量取胜,依靠企业树立名牌战略,提高管理水平取胜。因此建筑企业都在试图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分析总结新形势下的建筑市场发展规律,从而迅速适应市场。以积极的策略来开拓市场、以科学的态度来营运市场、以优良的品牌来占领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市场的科学态度和最佳选择。
(二)加强对清单报价的研究,加快制定企业消耗定额。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正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施工企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类别的项目,对清单报价心里没底,需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经济风险,这是正常的。任何事物一开始总有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汲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而不断成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在清单报价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企业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形式的转变,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清单报价小组,对企业报价中心做出的投标报价,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科学的对比、客观的评审,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报价失败的案例,要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失利的原因,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同时在广泛调查劳务分包、材料供应、周转材料租赁、机械设备租赁的市场行情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编制企业内部劳务分包、材料供应、机具租赁单价动态管理指标体系。在市场价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尽快制定企业消耗定额,作为企业工程量清单报价的依据,从而提高清单报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施工项目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提供依据。
(三)创新观念、创新机制。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过程成本中,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创新观念,用新的经营理念来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使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另一方面要进行机制创新,通过改革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充分调动每个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人才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体制的转变,力争通过体制改革,消除机制上的弊端,使企业发展充满活力。
(四)加强项目管理,强化基础工作。
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科技投入,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步伐。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加强对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项目成本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化解各种风险,减少各种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流失。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切实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加强监督和控制,使企业的成本管理能按程序、有计划、可监控的运行。
总而言之,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发展现状出现了脱节,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但是无论如何,市场竞争必将继续存在,且会而越来越激烈,清单报价必将全面推行而且风险会越来越大。因此,只要我们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正视这一个客观存在,不断的研究市场和清单报价的发展规律,尽快出台企业消耗定额,并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那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