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同样面临着在亚洲经济危机后,巨大的园林管理维护费用的压力。而我国现在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更要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近年来我国园林界提出生态园林的理论,其核心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最高目标,按照生态学规律,追求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和多方面、多层次的产品,并使园林的生态和美学价值随时间增值。具体到园林植物的应用上即进行合乎自然规律的植物群落配置,以便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降低人工的养护费用。该理论最早提出于1986年,后经上海园林局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完善,并用以指导上海市的园林建设实践,九十年代中期生态园林的理论和实践在全国达到了高潮。
九十年代中期海滨城市大连颇具欧陆风情的城市景观随着其被评为园林城市而风靡一时,国人惊奇地看着用巨大的环境资源的浪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堆筑起来的景观并刻意地模仿,如今诞生的“园林城市”无不是以庞大的经济支出为基础。“园林城市”——中山市的从市人大政协、市政府门前经过的兴中道的绿化中运用了大量需不断更换的花卉,三公里长的道路一年的养护费就需30万元人民币。同样新加坡亦是对其国门路──由长崎国际机场出发的东海岸大道,每年给予了上亿新元的投资。巨大的养护费支出依仗的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即便在发达的新加坡,也颇感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应着力发展节水、节能源、控制污染的园林植物,利用自然植被,摒弃刻意修饰的造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