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养护 >> 正文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  
  

 

上海樟个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昆虫知识》2005年第3期 作者:池杏珍、陈连根、徐颖、刘向东、李跃忠、严巍、鞠瑞亭 日期:[2006-4-6]

    近年来,上海市的绿化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香樟因其造型美观,易生长,被大量引入种植。樟个木虱TriozacamphoraeSasaki属同翅目Homoptera个木虱科Trioidaze,危害香樟,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随虫体长大,斑点不断扩大,叶背凹陷,叶面增生突起,形成紫红色的虫瘿,严重影响香樟的生长和观赏。

    樟个木虱在我国原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台湾,在福建和江西南昌危害香樟较严重。1999年吴时英首次报道该虫在上海发生。目前对其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上海尚无报道,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形态观察

    不定期从室外采集带有樟个木虱的香樟枝条,制作樟个木虱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樟个木虱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

    1.2生活史研究

    1.2.1野外调查2002年3月至2004年2月于外环线蒲星路,选取固定的5棵香樟,每隔7天或14天进行调查。利用高枝剪在每棵树上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剪取香樟枝条2-3根,记录其上樟个木虱的数量和虫态。

    1.2.2若虫各虫龄历期将一批同一天内刚孵化的1龄若虫用毛笔移至盆栽的香樟幼苗的嫩叶上,共计19头。每隔2-3天观察樟个木虱若虫龄期发育情况。

    1.3室内生物学性状研究

    1.3.1成虫寿命及产卵量

    从室外采回带有即将羽化的越冬代樟个木虱若虫的香樟枝条,插于盛满水的三角瓶中,并用纱布笼罩,每天检查一次若虫羽化情况,将刚羽化的成虫雌雄配对,按5对/瓶的量,接虫于已放入用湿润脱脂棉保鲜的香樟嫩枝的三角瓶内,重复8次,置于室温下,每隔2-3天更换香樟嫩枝,记录成虫存活情况,并计数香樟嫩枝上的产卵量。

    1.3.2卵历期和孵化率

    取同一天内产卵(第一代卵)的香樟嫩枝,末端用湿润脱脂棉花球保鲜,置于温度设置为24℃,光照L:D=16:8的培养箱内培养,每日观察,记录卵历期及卵的孵化率。重复3次。

    1.3.324h低龄若虫高温致死温度

    分别对1龄、2龄、3龄樟个木虱若虫进行24h高温致死温度实验。从室外采回香樟枝条,留取同一龄期的若虫,枝条末端用湿润脱脂棉花球包裹,置于铝盒内,用纱布覆盖铝盒,纱布上和铝盒内均放置数个湿棉花球保湿,将铝盒分别放入35℃、39℃、40℃、41℃、43℃、45℃、47℃的光照培养箱内,24小时后镜检若虫死亡率。每一处理虫数30头-100头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

    成虫:雌虫体长2.38mm,翅展5.34mm,雄虫体长2.12mm,翅展4.73mm。体淡黄色,触角丝状,10节,雌虫触角长0.66mm,雄虫触角长0.67mm。触虫基部2节粗短,基部7节色淡,端部3节色深,第二节有1对细刚毛,末节端有2根粗刚毛,第4、6、8、9节近末端各有1个感觉孔,每节有横纹。额部有1对锥状突起,复眼1对,大,呈半球形,单眼3个。各足胫节末端有一圈较粗的刚毛,约30根,后足胫节还另具3个粗黑的齿,各足跗节2节,第二跗节末端有1对奇特的如扇状结构的爪。翅2对,半透明,前翅革质,有胫脉,中脉,肘脉,翅痣不明显。雌雄生殖器发达。见图一:1.头部2.触角3.前翅4.后足胫节5.雄外生殖器

    卵:近香蕉形,长0.32mm,宽0.12mm,顶端尖,腹面平坦,背面圆,基部腹面处稍突出,并着生一个卵柄,深埋于叶片组织内,卵柄长约为0.03mm。初产时,卵乳白色,后期淡褐色,孵化前夕变为黑色。

    若虫:樟个木虱若虫共有5个龄期,体呈长椭圆形或宽椭圆形,体周缘着生瓶子状缘腺,第1、2、3、4、5龄若虫体缘瓶状腺各约为46、146、260、340、400个;第一、二龄若虫瓶状腺较粗短,第三、四、五龄若虫瓶状腺则瘦长;体缘瓶状腺能分泌玻璃状蜡丝,围绕虫体体缘一圈;第三、四、五龄若虫体缘瓶状腺分泌的白色蜡丝,沿体缘形成白色的蜡边。

    触角:第一龄若虫触角3节,较发达;;第二、三、四龄若虫触角退化,可见1节;第五龄若虫触角较发达,可见5节。

    胸足:各龄若虫胸足3对,第一、二、三、四龄若虫胸足可见3节,其中一龄若虫胸足发达,善爬行;第五龄若虫胸足可见4节。

    胸腹背板:第一龄若虫头部与前胸背板愈合成一块,中、后胸背板各自成一块,腹部可见分离的6块及腹末复合板;第二~五龄若虫头部与前胸背板愈合成一块,腹部不明显。从第二龄若虫开始,虫体背面出现脱皮纵缝,脱皮时,纵缝裂开,虫体由此爬出,二龄若虫仅在头部出现脱皮纵缝,第三~五若虫,头胸部、腹部均出现脱皮纵缝。

    翅芽:第一、二龄若虫翅芽不明显,第三龄若虫翅芽微露,第四龄若虫后翅芽向后突出,第五龄若虫后翅芽突出明显。

    危害症状:樟个木虱主要以若虫固定在樟树叶片的背面刺吸危害,1龄若虫对樟树叶片的危害轻微,只在叶面出现虫体大小的椭圆形淡绿色斑点,1龄若虫可爬行活动,而后逐渐固定在叶片上刺吸取食;受2龄若虫危害时,香樟受害处叶面凸起;至3龄凸起明显且颜色转为紫红色,之后被害处叶面不断增生,加厚,形成明显虫瘿;4-5龄虫瘿更加膨大,颜色转为紫黑色,明显影响对景观的观赏。

    2.2.1生活史

    樟个木虱在上海以1年发生2代为主,少数1代。樟个木虱以2龄若虫在叶片上越冬,3月下旬至4月越冬代羽化。第1代开始于3月下旬,羽化高峰在6月份,少部分第1代不继续发育,直接以2龄若虫越冬。第2代开始于5月下旬,并主要以该代2龄若虫越冬。

    初始接虫数为19头,3头于1龄未固定于叶片之前死亡,2龄和3龄若虫各死亡1头,另有4头若虫在观察期(4月21日至7月5日)结束时仍为2龄,未继续观察其发育情况。

    2龄若虫的历期最短为4天,观察到的最长为29天,相差极大,从表3可知,3龄、4龄、5龄若虫历期较短,且变异系数较小,并结合野外观察樟个木虱均以2龄若虫越冬,因此可认为2龄是樟个木虱第一代是否继续发育的关键时期。

    2.2.2各龄若虫历期:1龄18.31±2.21d,2龄14.90±9.92d,3龄6.11±2.20d,4龄5.80±3.61,5龄5.60±1.51d,全若虫期50.72d。

    2.3生物学特性 

    2.3.1成虫寿命及产卵量

    樟个木虱成虫的寿命为3-11天,平均寿命为6.41天。

    樟个木虱的卵产于香樟的新叶上,在新叶的正反两面均有分布,在叶尖边缘的卵多于叶背和叶面。樟个木虱产卵量为39.1粒/雌虫。

    2.3.2卵历期和孵化率

    樟个木虱的卵历期5-7天不等,平均卵历期为5.34±0.57天。

    2.3.324h若虫高温致死温度

    樟个木虱低龄若虫中3龄若虫最耐高温,其次为2龄若虫,1龄若虫最不耐高温。上海的夏季温度对2龄和3龄若虫均影响不大,主要是对1龄若虫可能产生影响。从樟个木虱的生活史可知樟个木虱第2代若虫主要开始发生于6月份和7月上旬,因此这一段时间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对樟个木虱的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上海市为满足绿化迅速发展的要求,从外地引进了大量苗木,加上移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香樟可以全冠移植,因此有可能将原产地的有害生物随苗木一起带入上海。樟个木虱在我国原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台湾,在福建和江西南昌危害香樟较严重,而其目前在上海的分布不均匀,发生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不排除樟个木虱随苗木传入上海的可能性。

    樟个木虱在江西和福建以一年一代为主,少数一年二代,但其在上海以一年二代为主,少数一年一代,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防治适期从樟木虱的生活史可看出,樟个木虱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日期较集中,在上海产卵高峰期一般在4月份,卵历期为5.34±0.57d,卵历期的变异程度也较低,因此,在防治时,应注重防治第一代若虫。可推算在上海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在此期间连续二次对樟个木虱低龄若虫用药,预计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