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品应用 | 工程撷影 | 项目管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工程养护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养护 >> 正文
 文章搜索
关键字  
类别一  
类别二  
  

 

草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方略
 
来源:《中国花卉报》2002.10/10 日期:[2006-3-18]
    一、草地退化现状与引发的后果

    1.草地面积减少,退化速度加剧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7至1998年间,我国90%以上的天然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每年以草地可利用面积2%的速度加速退化,这就意味着草地每年减少65万至70万公顷,其中重度和中度退化草地占退化草地面积50%以上。据统计,70年代草地退化面积仅占10%,80年代占30%,90年代中期已达到50%,退化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2.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显著青海草地产草量20世纪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下降30%至80%,导致可食鲜草每年减少约1200万吨,折合减少载畜量820万羊单位。甘肃天祝县,1997年与50年代相比,草地产量下降30.34%。新疆80%的草地出现退化,产草量下降30%至50%,其中37%属严重退化草地,产草量下降60%至80%以上,草地载畜量下降为1.49公顷饲养一只羊单位。由于草畜严重失衡,导致家畜个体生产性能低,遇灾而亡。据2000年中华信息网报导,全国2亿头牲畜因灾死亡。由于草地的退化,已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我国天然草地畜产品生产只相当于新西兰的1/82、美国的1/20、澳大利亚的1/10。

    3.自然灾害频繁由于草地退化引发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资料表明,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16x106公顷,扩展到现在的367x106公顷,年流失土壤50亿吨。陕西省年输沙量9.2亿吨,占全国年水土流失总量的1/5。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达2717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2.97%。青海省水土流失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814万吨,输入长江的达1232万吨。从1951年至1998年,西北发生沙尘暴共82次,平均每年1.7次。1998年4月,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发生的沙尘暴几乎影响到我国东部所有地区。仅2000年3月后1个多月的时间,我国西部和北方共发生7次大风扬尘和沙尘暴,波及到华东一带。

    4.生物多样性惨遭破坏近年在新疆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种类占全部动物种类的22.3%,部分动植物已经灭绝。青海境内受威胁的物种约占总数的15%至20%,高于世界平均值。

    二、草地退化动因

    1.超载过牧草畜平衡是维持草地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草地平均超载20%至30%,荒漠和高寒地区季节牧场超载50%至120%,局部高达300%。有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如新疆天然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2400万只标准羊单位,仅1995年天然草地实际承载了4388.56万标准羊单位,平均超载60%至70%,局部地区达100%以上。内蒙古1947年每只标准羊占有4.1公顷的天然草地,1965年减少为0.97公顷,90年代初期约为1.1公顷。由于牲畜的超载过牧,草地牧草生长受到抑制,加之牲畜的践踏和草地建设投入匮乏,日久天长,导致草地退化。据统计,国家每公顷草地投入建设费用仅0.3至0.4元,而草地产出则是15至20元,比例严重失衡。

    2.滥垦、滥挖、滥采1949年以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草原区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草地植被生长好的土地被当作宜农荒地,不断开垦。60年代,全国新垦草地达667万公顷。1998年前后10年间,内蒙古东部33个旗县开垦草地达97.08万公顷。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撂荒导致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25.4%。尽管《草原法》明确禁止草地的盲目开垦,但仍然没有杜绝,因为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收取大量草地征用费,一些部门和公司以买卖、出租、开垦草地等欺诈的形式获取利润,一些地方认为这是一种吸引投资和联合开发的重要途径。

    同时,大量的长期对野生药材如甘草、麻黄、知母、黄芪等的滥挖、滥采活动,严重破坏草地植被、土壤、地表结构,从而引起草地退化。资料显示,我国由于过度樵采引起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31.8%。鄂尔多斯高原由于滥挖甘草破坏草地每年达2.67万公顷,内蒙古因搂发菜草地被破坏13x106公顷,占草地面积的19.5%。

    3.人口增长人口的急剧膨胀引发大量资源的消耗,甚至出现资源的大肆掠夺式利用,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大幅度减少,质量随之下降,资源匮乏。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对于中国来说既是奇迹,又是沉重的压力。研究报道,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仅依靠自然界本身的物质生产,人口承载力为每公顷5至7人,而长城沿线已达每公顷72人。自1950年,草原牧区人口增加了1倍多,草地家畜增加了3倍,草原面积却不断减少,至20世纪90年代每头牲畜占有草地面积较50年代减少了60%至70%。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引发的干旱化是促使草地退化的重要自然因素。据估计,1860年以来,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升高0.4℃至0.8℃,1990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至1.6℃,内蒙古地区1999年平均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3℃以上,降水明显减少,形成高温干燥的恶劣气候。

    三、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

    1.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提出了“三阈”,即健康阈、警戒阈、不健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健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出从健康阈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找到从健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线和从警戒阈到不健康阈的分界线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所在。

    2.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SampsonA.W.(1919)的土壤有机质诊断;HumphreyR.R.(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DyketerhuisE.J.(1949)以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王德利(1996)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被演替阶段背离顶级群落的程度来指示草地退化的程度。刘钟龄等(1998)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序列的监测和测定,将植物群落生物产量下降率、优势植物衰减率、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率、株丛高度下降率、群落盖度下降率、轻质土壤侵蚀程度、中重质土壤容重硬度增高、可恢复年限10个指标作为退化程度的鉴定指标,并提出草地退化分级标准和体系。任继周院士(1998)根据放牧过程中草地植物的负荷对策的表现提出了草地退化的5个级别,即轻度退化、明显退化、严重退化、极度退化、彻底破坏,以及判断草地退化等级的标准和系统。这些退化草地的等级标准及其生物环境指示在退化草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退化草地地理空间格局:昭和斯图等(1987)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以饮水点放牧半径为例进行放牧退化演替系列的研究表明,草地退化程度与饮水点的远近呈正相关关系,离饮水点越近草地利用强度越大,退化越严重。孟林等(1998)对新疆蒿类荒漠春秋场草地退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放牧梯度演替规律,即越靠近畜群点退化越严重,随着距离的增加,退化逐渐减轻,特征由篙类半灌木占优势向一年生草本和篙类半灌木混生直至一年生草本居多逐渐过渡。

    四、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退化草地恢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草地学、农作物牧草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实用技术,而且要求具有强大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如恢复生态学、草地资源学和草业生产系统理论,特别是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退化草地恢复的首要条件是排除施加给草地的超负荷利用压力,使之降低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功能的阈限。这就是说草地退化具有可逆性,一般情况下当消除过度的利用压力后,退化草地都具有恢复的潜在功能,但有些恢复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1.完善衡量畜牧业生产指标。传统上讲,政府部门多以牲畜年末存栏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不仅在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工作总结、统计报表中而且在考核乡镇干部工作绩效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以牲畜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容易理解和操作简单的考核指标,但往往造成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忽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商品畜产品生产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据调查,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长期规划时,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牛头数若干,绵羊存栏头数若干等等,造成牲畜头数连年翻番,从而加剧了草地的退化。简单的计算如下,一牧户饲养一头高产奶牛,年产奶量达8000公斤,而另一牧户饲养4头低产奶牛,每头每年生产奶2000公斤,才能抵得上前一户的奶产量,但两户消耗的饲草料、人力、物力等却非常悬殊。在种植业生产方面,衡量其生产能力往往有单产,而畜牧业生产方面,就没有将衡量牲畜个体生产性能的指标列入衡量体系。

    2.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复最经济的技术方法。解除放牧压力,使草地自然恢复,作为一种低投入、经济的措施在退化草地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冷蒿、针茅、羊草为主的退化草地,经过7年封育后,地上生物量由每公顷1100提高到1900公斤,羊草比例由9%增加到35.7%,冷蒿等为主的菊科比例由31%下降到9%。

    3.农业改良措施人工促进恢复。利用农业措施进行人工促进恢复退化草地是较为普遍的,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羊草退化草地进行的松土试验结果显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57.2%,豆科比例由6.2%上升到12.3%,而菊科由41.14%下降到16.6%。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内达到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

    4.建植人工草料地,提高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是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的强有力支撑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动因。矛盾的焦点是草少畜多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人工草料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能实现“退牧还草”,以修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任继周院土提出的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试验成果,在我国草地生态治理实践中具有先导性。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在内蒙古浑善达克试验示范研究,提出“1/10递减治理模式”,即种1亩人工草地,可使10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100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许鹏教授在新疆荒漠草地生态优化调控原则和总体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三带三季一改模式”与“生态置换”理念都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这些理论和技术对于解决草地修复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法律政策保障:1985年颁布实施的《草原法》,在近20年来对草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管理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草原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新需要,修订和完善《草原法》已经非常迫切。应继续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和监理的力度和效率。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编辑:灯台树